逛论坛时看到一个贴,聊爸妈会不会在儿女面前装穷,有个回帖看得人忍俊不禁。
截图发到微信群聊里博大家一乐,一排排哈哈哈哈哈哈后,群聊里有个姑娘发了个委屈巴巴的表情。几分钟后然后她私聊了我,说自己的感同身受。
▍01
西西自称是穷养大的女孩。
老一套的“穷养儿富养女”在西西爸妈眼里全然扯淡,他们奉行一概而论,立志培养一个节俭又独立的好女孩,他们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装穷”。
随着西西逐渐长大,他们的愿望实现了。
西西的确勤恳又节俭,但随之而来的是,敏感自卑与强烈的安全感缺失。
年幼的时候,西西一度认为是自己家境窘迫,妈妈更是常常把“没钱“两个字挂在嘴上。但随着长大懂事,西西发现以父母的工资供给生活其实相当宽裕。
她记得很多小时候窘迫的时刻,小的时候文艺汇演的班级合唱上老师要求穿白鞋。
但是妈妈不愿意为这样一次的活动专门买一双鞋,就让西西向邻居的姐姐借。鞋子大她的脚一码,上台时还险些摔跤。
下台后西西坐在观众席,一低头就看见自己不合脚的白鞋,忍不住啪啪掉眼泪。
班里非常流行印着卡通人物的文具时,她也想要一个,却招到母亲的呵斥,说西西虚荣又浪费。
西西总觉得自己人生慢别人一拍,父母只给将将够三餐的生活费,告诉她有想要的都要靠自己,反复向她强调要省钱。
所以她鲜少打扮,也跟不上同学朋友聊的那些娱乐活动,节日间的互相馈赠于她而言更是天方夜谭。
二十年来如此长大的西西,像一张按部就班的白纸。
网上有一句话形容像西西这样,在窘迫的物质条件下长大的女孩。
——她们在长时间的困窘和求而不得后,会变成那种买来新笔就会担心它没有水墨的那一天的那种人,会变成那种随时做好了抽身离开准备的那种人。
而在恍然意识到自己的窘迫并非家境使然而是父母刻意所致,这种被欺骗感更加加剧了她的不安全感。
▍02
西西不自信,做事总是患得患失,多年来塑造的金钱观让她极端的节俭。
在人际上,任何物质不平等的友情都会让西西感到不安,然后反射性想用彻底的真心来回报。
同时她对此非常惶恐与厌恶,这样的交换仿佛让她自己的真情持续贬值。
在金钱的问题上她斤斤计较,高中时甚至被同班同学揶揄为“小气鬼“。
在西西看来购买一些生活非必须品是罪恶的,哪怕心知肚明自己的观念已经剑走偏锋,但负罪感还是如影随形。
极端节俭的金钱观并不能让西西的生活变得幸福,童年的经历依然影响着她。
在人前她是一个温柔谦卑的好脾气女孩,在人后却被强烈的自卑自厌折磨着。
一个教育学家说过,“你给孩子的任何信念,都会削减他未来的发展空间。“
——比如你教育孩子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得到一样就得牺牲另一样,孩子潜意识就会去创造这样的现实,不会去创造丰盛流动两全其美。你规定孩子去超市每次只能买一样东西,未来在面对多个商机时他会无意识的搞砸一些,最终只能抓到一个。
西西的父母向她灌输省钱、节约的观念,无视西西的愿望,将她的欲望冠上虚荣的名号。
长时间以来,一种贫穷观,深深地扎根在西西的心里。
▍03
穷养富养,其实都只是一种相当狭隘的观念。
在养育一个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只关注该给予多少物质是远远不够的。
影响西西个性育成的,并不仅仅是父母在物质上的吝啬,还有父母对她的欲望的视而不见与欺骗。
似乎很少有家长坦然地告诉自己的孩子家中真实的经济状况,和孩子谈论金钱是一个相当敏感的话题。
宽裕的家庭害怕告知孩子会导致孩子铺张浪费,窘迫的家庭害怕会让孩子有心理压力。
寒门之家照样能养出落落大方寒门贵子,而小康之家依然有养出妄自菲薄者的可能。
这些都并非家庭条件所致,而是基于父母的在金钱观上对孩子的教育。
诚恳地告诉孩子家中的经济状况,有钱的给孩子金钱上的安全感,没钱的和孩子共同承担。
不要用一句“没钱“来打消孩子的欲望,对于合理的欲望应当满足,对于不合理的欲望需要耐心地解释给他们听任何钱财都是努力奋斗所得,不该大手大脚地浪费。
别再把贫穷当成督促孩子努力的理由,那并非鞭策孩子前行的力量,而是束缚孩子成长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