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那些美食(七)

杨树穗花,俗称 ““无事忙”,在济南民间读作”wu shi mang",随风落在地上。拾“无事忙”,很多人是为了包大包子(济南风俗很有意思,传统意义上的饺子叫“扁食”大多数人叫“包子”,而“蒸包”则叫“大包子”)。

杨树穗花(无事忙)

下班后,到便民超市买菜。见芹菜筋嫩叶翠,芹杆水灵,叶片翠绿,就选了两把,过秤时,老板说:买这么多?!这是准备回家包大包子吃啦,吃肉馅的话,肉要肥的多点,蒸出来的包子,一咬一口油,嘿!那才叫个香哪。“是咧,芹菜肉大包,肉肥些才香呐,不过今天我是芹菜炒豆干,看!我买了豆干了喽,春节前后肉吃的恁多,想吃些素的清清肠胃呐。”

回家路上,见路边的杨树,想着老板说到的芹菜肉大包,过去小时候常吃的“无事忙”大包子跃上心头。

杨树穗花落,杨叶绽露,济南的春也快走了。

时间过的真快,又是一年春,再过段时间,暖和了,无事忙(杨树穗花)会长出来,用不了(liǎo)多长时间就会落下来,就可以捡起来,收拾干净,就可以包“无事忙”大包子吃喽!

第一步要先把顶端芽皮摘去,掏洗去浮土,清水浸泡, 用手捞起,攥挤去水分,紧攥成球状,用刀剁碎。

第二步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斩剁成馅,加酱油、五香面、料酒、葱姜末,调匀,放入无事忙碎,加入少量韭菜提味。

第三步将醒发好的面擀成面皮,放馅包成大蒸包,蒸熟后趁热吃一口, 齿颊留香,回味无穷。那股清香,深入骨髓,没齿难忘。

这无事忙包子,大多是老辈人爱吃的,是老辈人在春天里的一丝念想,一丝回味。

无事忙大包子


无事忙营养价值较高,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还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医认为,无事忙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养胃、止泻止痢等功能,是极富药用价值的美食。

“无事忙”的纤维较粗,进食后不容易消化,因此食用量要适当,大量进食可引起消化不良得症状,出现腹胀、恶心等情况。

另外,中医认为,杨树花味苦、性寒,脾胃虚弱得人不宜食用,老年人要控制食用数量;还有,对花粉过敏得人最好不要食用。

这无事忙包子也大多是六零后往上年纪的人,还惦记着的美食,一到无事忙落地时,捡些回去,蒸几顿大包子,重温那小时候吃过的美味,回忆回忆过去的老时光。年轻人对这无事忙不屑一顾,还真没几个爱吃的。

再耐心的等上个十来天,无事忙长出来了,落地了,就可以捡起来,做无事忙大包吃喽!

芹菜炒香干

回到家里,先熬上杂粮粥,开始摘芹菜,芹菜叶自是不能弃之不用的,要留着明早做“咸食儿”吃,家里还有根胡萝卜,正好切丝配菜,芹菜杆洗净切成寸段,香干也切丝备用;一切准备工作就序,坐锅起油,放入胡萝卜丝、芹菜、香干丝,炒熟出锅、装盘、上桌。

饭后空余时间,在百度搜索“无事忙”相关信息:清朝曹寅《南辕杂诗》之十二:“林间系马集归鸦,屋上炊烟指歇家。随处风光期好语,奚儿争拾白杨花。”诗中这“白杨花”就是指的“无事忙”,只是不知道曹寅说的“争拾白杨花”,是路见捡拾“无事忙”即兴做诗,还是自家僮仆捡拾杨花所做;是否也让人用杨花(无事忙)做些吃食儿,又会怎样做,是像他孙子曹雪芹《红楼梦》中做“茄鳖”那样,不细品尝不出茄子的味道的方法,还是像我们这样简简单单地包大包吃哪?!这些都已无从考证,曹寅、曹雪芹也早已沉入历史的星河中;现如今依然有人争拾白杨花,只不过多是上了些年纪的人罢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