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节奏加快,知识的碎片化,每天刷着不同的朋友,时间就像天上的流星稍纵即逝,当我们回过头,已经抓不住,也留不住。这些道理,我们都懂,我们只是需要静静地去思考一件事:我到底还需不需要精进?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父母?什么样的爱人?最终我们会找到自己的答案,我们只需要静静地,静静地去想。
最近一直在读《叛逆不是孩子的错》,刚开始只是听了一下音频版的,觉得似乎不太过瘾,于是买了纸质版的,其实做父母要真心把孩子培养的好一些,第一步我们要明白的就是“孩子问什么会叛逆”,孩子之所以会叛逆,其实主要和我们家庭环境有关(当然还有其他因素),在环境因素中,我们应该为孩子营造积极的环境,而不是消极的环境,除了环境我还需要去理解孩子问什么会叛逆,更需要我们理解孩子的叛逆。就像书中说到那样,你放弃对孩子的大声吼叫,你就会获得对孩子越多的掌控权。
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时候只是主观臆断的去对孩子进行说教服式教育,你应该.....,你为什么不....,我见过很多朋友当孩子没有认真完成老师作业的时候,被老师通报批评,我们会直接脱口而出,“你为什么不认真写作业?”、“你为什么不听我的劝告”,如果我们稍微懂一些孩子的心理,多去了解一些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学,再加上我们一些好用的谈话技巧,就不会出现孩子不听话(最起码也会耐心的去聆听)父母很生气的情况了。因为没有人想被改变,我说的是没有人,当一个人的固有生活经验面临一个严重挑战的时候,那他一定会产生对抗行为,因此我们想要说服别人就需要先改变我们的固有经验,孩子的培养是需要什么样的理论支持呢?那就是《心理学》。任何一种方式的教育思维,都需要儿童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学的理论支持,也许你会想,这些学术性的东西我看不懂,我学历也不高,其实我们不必把心理学这种知识看的如此深奥难懂,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它呢?我们是不是要解决孩子的问题,是不是想少一些挣扎和痛苦。我们有没有想像过孩子和我们在落日的映照下,静静地坐在长椅下,看着天空的火红的云朵,促膝而谈,说笑着,是那么惬意。
我们需要改变自己,才能影响孩子,为孩子赋能。只是我们需要静静地想一想,我们已经有多久没有学习了?我们为什么要改变?
我越发的发现,自己读的越多,自己就觉得越发的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