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渴望写出一本通俗易懂的读物来,在引人入胜的情节中,展示心理咨询的目标和原理。也就是说,我想写出一本对心理咨询一无所知的人都想看、也都能看得懂的书,做到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岳晓东
这真是一本十分十分通俗易懂的心理咨询类书籍,虽然并不深入,但把一些心理学常识都讲明白了。任何没有接触过心理咨询的人,都能上手。可能专业人士并不一定喜欢,或许还会觉得它的行文风格略显“稚嫩”,但本书的确实现了作者的初衷:“对心理咨询一无所知的人都想看、也都能看得懂的书”。
心理咨询是以接待来访者为核心的一份工作。一个来访者,就构成了一个案例。这些案例千奇百怪,有学业的困惑,有情感的困惑,有家庭的困惑,甚至也有“怪异”的困惑。完成每一个案例,心理咨询师都会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这是一份助人的职业。
这也是一份有钱景的职业:
“在美国,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心理学家、心理健康师、社会工作者和精神护理人员约30万人。而在中国,通过资格考试的心理咨询师只有约2万人。国内一线城市心理咨询师的收费已经达到300~1500/小时,价格之高已经让普通人难以承受。”吴向东指出。
按照以上推算,吴向东称,中国未来十五年内,需要200万到300万名心理咨询师及相关工作人员。【1】
本书写了10个案例,都是作者在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博士期间充当校园心理咨询师的经历。来访者基本都是哈佛的学子。对于这样一个全世界学子都心向往之的大学,我们会看到哈佛学生的生活,会了解他们的和精神世界是怎样的。
这本书,可能是你了解哈佛的一个窗口,也可能是你了解心理咨询师的一个窗口。毕竟,它很短,眼快的同志1小时足矣。
1 作者写本书的目标是为了“写出一本对心理咨询一无所知的人都想看、也都能看得懂的书”,这是通俗读物意义,而且就心理咨询这一门“技术”而言,这也是它的使命。但如果就心理学来说,必要的学理化和理论化是不能少的,毕竟它是一门科学,其对事物的解释力和预测力就奠基在其严密的逻辑结构之上。
2 “心理咨询就是使人对自我感觉良好,尤如登天一样。”这个定义和人本主义学派的思想很接近,都认为个体拥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潜力,而心理咨询师就是这扇大门的使用说明书。这个比喻应当说比较恰当,大门的钥匙并不是咨询师,而是来访者自己。但如何使用钥匙,确实咨询师需要帮助来访者解决的问题。自己越成长,越是接触“自我实现”的人(群),就越是感觉人本主义疗法的伟大之处。人类自身的潜能实在很大很大很大。但用足这些潜能的人却很少。这是否也是另一种角度的“天赋论”:毕竟“用足潜力”就是一种“天赋”。但这种“天赋论”和通常意义的天赋论有一个重大差别:前者可以后天培养,后者不可。“自我实现”这种天赋论,本质上是一种“后天说”,和“先天说”相对立。这是广泛存在的又一对矛盾(相对)概念。
3 “使人开心只是心理咨询的前奏曲,而使人成长才是心理咨询的主旋律。”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一个成功的自我实现者,都是半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剩下的一半取决于能否引导他人自我实现。如此说来,教育家和政治家是足以并列的伟大人物,前者改变人类的心灵,后者改变人类的环境。如果聚焦到个体层次,那么阶级固化等学说的悲观主义色彩,是否能在一定程度被心理(咨询)学所稀释?
4 “心理咨询的首要任务是思想沟通,而非心理分析。”这就要求咨询师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来访者之上,而是要“无条件地相信来访者”,融入来访者的心灵世界。切记,交流是相互的,是平等的。
5 心理咨询中有一个概念:未竟事宜。这是指某件带给人们以创伤体验的事件,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未竟事宜。对咨询师而言,未竟事宜越少越好。如果和来访者有相同的未竟事宜,一般建议这位咨询师予以回避,换人咨询。在和来访者的交流过程中,难免会接收到大量的负面情绪,如果咨询师一旦处理失当,自己的心灵也会蒙尘,会影响到咨询关系,甚至伤害来访者。因此,咨询师的合格标准之一就是内心强大和人格的完善。但正所谓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不可能存在拥有完美人格的咨询师。因此,平等的咨访关系,不仅能帮助来访者解惑答疑,同样能帮助咨询师不断完善自我,实现人格的整合。
【1】《全国人大代表吴向东:中国抑郁症患者7000万 心理咨询师却只有约2万人》,http://news.sohu.com/20160312/n440221629.shtml
【2】这是pdf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