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如何爱孩子

有这样一些孩子:

三四岁了,不爱去幼儿园,每天送幼儿园都又哭又闹;

七八岁了,胆小,怕生,不爱跟同学玩,不爱说话,没自信;

学什么东西都是三分钟热度,不能坚持,遇到困难就往回缩;

从小被爷爷奶奶惯了一身坏毛病,说破了嘴就是不改;

已经十几岁了,自制力差, 光知道玩游戏,不爱学习,一提学习就讨价还价;

总是拖拉疲沓、丢三落四,得要大人跟在屁股后头提醒;

做事情没有计划性,没有目标,没有时间观念,磨磨蹭蹭;

还有的孩子赏识教育过了头,孩子变得虚荣,自尊心极强,只能听表扬和好话,听不得半点批评,容不得说半句不好,受不得一丝挫折;

也许很多家长会说,这些都是小毛病,慢慢改就好了,

为什么?

回想一下,几年前, 当孩子刚出生时,我们内心是多么喜悦和骄傲啊,可是,为什么仅仅几年之后,

心头肉就变成了心头刺,无比开心变成了无尽闹心,

无上骄傲变成了无地自容,甚至感觉生不如死!

请问各位:你身边有这样的孩子吗?你是怎样爱孩子的呢?

我曾经对一个班的学生进行过民意测试,发觉家长与孩子感受到的爱非常不对等:也许你把孩子当天使呵护,孩子却把你当恶魔诅咒。其实爱孩子是一种本能,连老母鸡都会做!

但是如何去爱,却是一门伟大的学问!我们没有受过任何"职业训练",完全"无证上岗",我们理所当然认为凭着满腔爱和热,就可以无师自通地当好父母。到底我们做家长的称职吗?越来越多的家长感受到父母越来越难做了。孩子越来越不好教育了。

纵观每个家庭父母的作风对孩子心理的影响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家长态度支配型——孩子性格服从、温和、消极

家长溺爱娇宠型——孩子任性、幼稚、不服从、无责任心

家长简单粗暴型——孩子有攻击性、冷淡、粗暴

家长态度民主型——独立、爽直、协作、亲切、喜社交

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几个误区:

1.始终给孩子特殊照顾

节假日买新衣、新鞋、新玩具、有强烈的优越感,目中无人,缺乏同情心,不关心他人,长此以往,孩子必然发展成自私的人。

2.赏识教育过了头

以孩子为中心,过分顺从,娇气、不懂礼貌、任性、“唯我独尊”,只要孩子哭闹就一味的顺从,迁就,而不进行教育和必要的管制,这种迁就、顺从,就会在孩子的心里播下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影响正常的心理、性格的形成。

3.孩子有求必应

追求物质享受,浪费金钱,不体贴关心别人,没有吃苦和忍耐精神

如有孩子问老师:“我家的鸡蛋怎么没有皮?”之类

4.公开袒护孩子

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教育不一致,甚至出现“隔代亲、隔代爱”现象,使得孩子无所适从,没有是非观念,形成了谁“权”大谁说了算的概念。

5.独断专行、粗鲁惩罚

认为棍棒底下出好人。凡事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打了再说。导致孩子不是懦夫就是暴君。

6.望子成龙心切,重分轻能

家中期望值过高,使得孩子没有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导致孩子学习压力过大,喋喋不休的唠叨,物质刺激,让孩子变得恐惧、应付、乃至反抗。近年来,在孩子中不完成作业、有的离家出走,更有的以死抗争。

我们家长要做的是:

1.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是家长的首要任务。

让孩子“爱”亲人、爱朋友、爱社会、爱生活、积极向上、乐观自信。

2.对孩子进行一点挫折教育。学会听得进批评意见。告诉孩子人无完人、做事情失败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参与的过程和自己是否尽力,这一点做家长的态度非常重要。

3.帮助孩子广交朋友,学会体谅和助人,这样孩子走出了自我为中心的狭隘心理,遇事有朋友交流,、发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加强。孩子便学会宽容别人。

4.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

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社会是多元化的,给孩子成功的定义也应该多元化。一座大厦,栋梁只有几根,更多的是除了栋梁以外的各项东西。只要在某一个领域是优秀的就是成功。

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扇门,你只要找到进入孩子内心的那把钥匙和通道,奇迹就会发生。

不懂得孩子,就培养不好孩子。我们绝对完全可以做到:即便不能给孩子优越的条件,但完全可以塑造他的优秀性格,即便不能给孩子高贵的出身,但完全可以培养他的良好习惯。人过40岁后,人家比的就是孩子了。我们完全可以以孩子为荣没有任何一项事业比创造优秀的孩子更伟大。任何成功都弥补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

一个孩子成功了,就是100%成功!

一个孩子失败了,就是100%失败!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不要等到孩子已无可救药,才捶胸顿足、后悔不已!

衷心的希望所有的家庭都幸福美满,更多的孩子能够优秀成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