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0,这是个特别的日子,也只是漫长人生中普通的一天而已。
最近的思考有点多,其实翻来覆去不过是那几条思考,希望对自身有所突破罢了,本质原因是太焦虑,观察现象观察人总结一些规律,可是你对周围人的观察有时也会很肤浅,我们无法深入了解另一个人,我们甚至都未必了解未来的自己。
今天看到一本书的标题后,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焦虑的问题,这本书叫:人工不智能,作者是人工智能专家、纽约大学教授布鲁萨德,书中写到关于人工智能,我们是高估了,计算机,科技改变世界这件事,我们也过分夸大了,我们甚至因为担心自己的工作被机器替代而充满了恐慌,如果你看过西部世界,你会发现,这部影片想表达的东西一直存在,像自由意志,人类永生等话题,人类从古到今一直心存疑惑,再比如教育方式的改变,如今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学习和教学相比过去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只是我们借助的工具发生了改变,我们查找资料更便捷,相互交流更方便,这些不重要的形式外衣让我们似乎觉得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被改变了很多,但你想想,我们要学习过程还是会经历一个漫长的痛苦阶段,最关键的东西没发生大的变化,因此我们不必太过焦虑世界的的快速变化。
除了世界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比以前更频繁了,连接频次增加了,响应速度也更快,我们尝尝会疲于应付,这时又会产生焦虑,从正面分析来看,大城市的发展速度比小城市更快的原因就在于人们的沟通成本降低,沟通效率提高, 有一个公式能准确计算出城市的财富与人口密度的关系,但关系倍数是缓慢地增加,当人口容量和密度到某一个数后,这个城市创造的财富基本不再增加,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增加了,无效连接也同时增加了。这就是管理自注自己意力的重要性。其实依照原则也很简单,找到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把80%的时间放在上面就可以了,其实无论做什么事,如果你想做到极少数,遵照二八原则,多想想那20%的人在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你成功的概率就会大。
昨天三十岁生日,我比任何时候都焦虑,没耐心到了极点,恨不能下一刻就改变,我也清楚地知道这并不现实,过好眼下每一天,做好自己能掌控的事,每一天做到无可代替,就够了。
如今的生活,借用罗胖的一句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一切要取决于自己,我们要提醒自己,不必过分焦虑,我们要学会耐心等待。
写文章最大的好处就是梳理自己的思绪,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看待事物的能力,做一个思维严谨清晰的人并非一件易事。
禅定时刻:最经看了白先勇的书:《台北人》,那是对国民党撤退到台北后,台湾大陆1949-1987年天涯相隔下的人物命运的刻画,无论你是高级将领,还是普通军官的家眷,人们对自己的命运可以掌控的很少,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佛祖菩萨也是顾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