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老师和你讨论过为什么你要念书?
是否有老师告诉过你遇到问题分析题的方法比做出来更重要?
是否有老师告诉过你大学是开始而不是结束?
几个随机的疑问句老师没讲过可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可大问题是学生竟然没有明确的概念。这句话的意思是学生不清楚学习的目的,学习的好处和学习的无止境性。
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让人可以改造升级的活动。在当今的中国,父母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氛围裹挟下,更是不惜重金投入下一代的教育。
应试教育,听起来就像一个贬义词,言外之意是为了应对考试的教育,换句话说,为了分数的教育形式。
客观来说,为了检验教育结果而进行解题类的分数测验,本身来讲无可厚非,但是应试教育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呢?
是过分重视了分数而一定程度忽视了思维,心理,综合能力的培养。每当看到校园霸凌,高考跳楼等负面新闻时,我都觉得是教育(包括原生家庭部分)出了问题。而更加可怕的是,对这些的忽视竟然没觉得是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人生的比拼并不是单纬度的竞赛且学习并不是伴随高考而结束。
应试教育是一种不均衡的教育形式,带来了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像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而不是独立思考和具有不断学习力的个体。应试教育具体问题体现在
1.阶段性的本末倒置
2.思考能力培养不足
3.心理品格教育不到位
先讨论应试教育带来的阶段性本末倒置。所谓大学,是指已经完成了基础教育而下一步进行较大广度和深度的学习。而应试,很大程度应高考的试,导致学生潜意识认为大学是与试卷抗争的结束,是自由人生的开始。从高考之后的庆祝可见一斑。也有人分析学生在初高中阶段繁重的课业负担透支了很多人学习的精力,一定程度体现了我们的中学教育并没有为大学教育做好足够的铺垫。
独立思考和深度分析是两个至关重要的能力,而由于应试教育我们太关注做题的技巧而获得高分的同时,对思考能力或者说学习力建立上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举个例子,当你注重用一个固定公式方法解决一类物理题的时候,已经割裂了你思考寻找思路和创造性搞定它的可能性。思维方式是长年累计的结果,如果你不持续锻炼的话,这个能力就离你远去了。结果是很多人习惯浅薄看待问题,比如看到一则新闻不经任何思考就得出了直观结论,却忽视了作者本身报道就存在不客观的可能性,很多新闻翻转事件不就是最好的例证吗?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浅薄的就剩一条直线了,因此及其不理智和情绪化。
要说到品格内化的不足则是教育最危险的地方。何为教育,教为学知,育为成人。培养健全的心理,品格,德行应该为教育最基本的任务,要让学生明白高考很重要,但是绝不决定你的一生,要让学生明白好学生的定义不是榜单前多少名,要让学生为什么伤害他人长久来看也伤害了自己……这样是不是学生抗压会好一些,自信一些,校园欺凌少一些。我想,这也应该不会影响学生成绩吧,问题出现在哪里:
教育的目的和正确导向不明确。
是时候深入思考一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来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