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发布《山河廖哉》专辑以来,吸引国内大众群体对《聊斋志异》的学习。从《序曲》到《未来的底片》,有种跨时空下对人类未来和命运的思考和关怀,借《聊斋志异》抒发情怀,既有含蓄到点的批驳,也有借物托思的遥想,听完后颇有歌坛《红楼梦》之感,太多地方值得细细考究。除了借《聊斋》典故外,也与少数民族族曲、调、音等融合,娓娓道来,甚有入仙之感,渺茫之境。
《聊斋》著之意,本为揭露当时社会丑恶现象,借鬼狐妖仙来寓点世间人和事。本专辑则不仅以「现在此刻」叙事,更有从过去到未来的人类发展叙事,尤以《未来的底片》展开。其他曲目,也是借《聊斋》各单元故事来表达各种所思所想。整体基调还是以《序曲》为引,贯穿全曲。
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一直以来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从中国公民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无不体现如此。历史的演义悼念着轮回的宿命,个体在历史进程中无非沧海一粟,诸多悲剧的发生皆有历史的影子,这就是为何要重读历史,再看历史之缘由。
再谈《封神第一部》,借神话体系叙事中国文化传统,让更多人想了解那段历史。耗时之久,除了艺术演员建筑等方面精细打磨,整部叙事上也有诸多关于权利、人类本源、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隐喻和暗喻,而非单纯迎合流量时代下对敏感问题、热点的跟随。这些更让《封神》值得细细挖掘,这一部也将引领更多人了解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呢?是屹立几千年不倒的中华文明,是朝代轮换千古仍存的文物遗迹,是根植于日常行事的礼仪风尚,是社会变迁下不变的文化沉淀。
一直融于国人的成长中,满满的精神养料。
中华文化的浩大、独特非他国能与之媲美的,我们有属于我们的「文化自信」,也因这一自信,我们有我们的独特存在。
那么,又有怎样的文化透视?
(一)对内关照:精神自足和文化探秘
浩瀚的中华文化库里,有数不尽的经典佳作。在这个焦虑盛行、流量为王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中国文化来寻找答案。当然,也不仅仅是为了寻找解答生活中难题的答案,更多的时候是让自己丰盈,在阅览历史文化典籍中重新审视认识自己,汲取力量以更好前行。
(二)对外海纳:文化传播与民族自信
优秀的文化总是值得被更多人了解传承下去的。在自媒体时代,文化的边界得到更多的伸展,至各年龄层和职位,他国传播中更彰显我们独有的文化气质与包容,其也带给我们更多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三)文化燎原:文化涌现与碰撞
刀郎和封神,我想这只是引子。我想后期会有更多好的文化作品被看见,可能在音乐,可能在影视。不管在什么领域,都是得以诚心换诚心的,毕竟现在大众对各文化载体开始变得挑剔起来。越是在流量时代坚持如此,更能获得大众的称赞和支持。
以上只是个人比较浅薄对此的认识,如果有更深度新颖的观点和看法,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