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欣然
关于乾隆皇帝的故事有很多很多。曾经有位翰林把"翁仲”误写成“仲翁”。因此触怒了龙颜。乾隆以为此人治学不严谨,就御批了一首反字词的诗予以嘲讽:
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少夫功,/如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
可想象当时那位翰林的处境何其尴尬。
这个故事我以前有听说,是乾隆留给后人的美谈,但记不住这首诗。昨天与家乡的一位乡土诗人闲聊谈到乾隆写诗的事,他一口气背诵下来了。这定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中国的诗词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渊源流长!
认识这位乡土诗人,缘于他是我的老朋友章兄的父亲。老人家名叫章诗德,家住天门市岳口镇肖马湾村,已经七十五岁高龄了,爱好读书写诗,很有乡绅风度。
章叔平时写了很多诗歌,是天门市诗词楹联学会岳口分会的会员。十里八村方近左右知道他是写诗的文化人,颇有点名气,在乡民中很受青睐。虽然是农民身份,因为写诗又多了一份人生的光彩!
他慈善和蔼平易近人精神矍铄,很健谈。初次见面,我与他探讨了一些本地诗歌写作方面现状。也发现他对现代诗、格律诗以及很多词牌名都有自己较为深刻的认知。
他送我《天门诗词》《岳口诗词》两本期刊,里面有他的佳作,同时也送了我他最近写的几张诗歌手稿。认真拜读他写的诗词给我的整体感受是清新、自然、纯朴、接地气,有浓浓的乡土情味。不得不让我油然起敬由衷佩服。
我不是一个诗评人,但一向认为一个人如果喜欢诗歌热爱诗歌并坚持不懈创作,同时被别人接受和认可,还有诗歌在相关刊物上发表,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诗人。
有一点不是遗憾的遗憾,就是老一辈人一般不会用电脑和智能手机创作。章叔一直坚持传统的写作方式,很执着地用钢笔在信笺纸上写诗且乐此不疲。诗歌题材大多来自自己的乡村生活与人生感悟。叫他乡土诗人应该比较贴切!
章叔养育了三个儿子,都在大城市定居,或经商或办实业,都是比较成功的商人,也很孝顺。三个儿子在老家湾子里一家一幢三层洋房联在一起很气派。平时都由章叔与老伴看守操持,家里的农田除菜园地外其余的都流转给老乡们在种植。
我问他开春后会不会到城里与儿孙们一起生活享受天伦之乐?他说在现在交通方便了要出去玩一下也很容易,只是老俩口习惯了乡村生活的悠闲自在,反而在城里有诸多不便。再说现在乡村的变化大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还可经常与诗友互动与亲戚见面,看来老俩口很满足当前田园生活的幸福。
我想美丽的乡村田园也是产诗的沃土。一位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的农民没什么远大的理想和对物质生活的奢望,而有一种写诗的爱好和经历既是一种精神寄托也是一种生活情趣,以免晚年生活陷入寂寞无聊度日如年的沼泽。他深沉地热爱脚下这片故土,远离名利场的光怪陆离与灯红酒绿,写写纯洁纯净的诗歌更是一种生命价值的升华!
这次能拜会章叔也是受老朋友之邀,盛情难却却之不恭!两个多月前我就与章兄约定了要在潜江市的后湖农场管理区相聚。
我们在后湖相聚之后,章兄又邀请我去他家里作客。我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偶尔也写点诗歌作品。他相信我与他的父亲见面后一定有一些共同语言,彼此可以交流探讨一下。于是我欣然领命前往。
我们开车上汉宜高速行程三十多公里再转许广高速跑十几公里就到了天门市岳囗镇。从岳口通往肖马湾村到章兄老家都是宽阔的水泥路面,一路上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这里的人民应该都过上了小康生活。
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处处诗情画意。江汉平原这生我们养我们的故土总让人魂牵梦萦!
文章能立世,诗歌可明德!对章诗德这位已近耄耋之年的乡土诗人来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他博大的乡土情怀与我共通,令我难忘!
(2021年元月30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