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现代网路技术让文化知识的传播与升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和爆炸时代,激情四射、潇洒豪放的文章源源不断的送给读者,新的时代,新的篇章。
在没有网络出现之前,只有少数的记者、通讯员和写作爱好者通过渠道向报社编辑投稿,报纸和书籍成了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来源的主要窗口,读者也把作者看得是才华出众文墨飞扬。
今天的网络为人们搭建起放飞梦想的舞台,为人们提供了各种方便和精神需求,像大海一样的信息量取代了报纸以及书籍文字,已经成为新时代的文化创新、知识创新和写作创新的主流。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部智能手机就可日不出户晓知天下,饱天下名著,览历史美文,汲取营养,沉淀知识。
当朦胧的知识能够支撑自己的梦想时,一部分人开始走上舞台尝试网上写作,在写作的同时也不断地欣赏着别人作品丰富提升着自己。
不同的文化阅历,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不同角度和高度,决定着一个人的写作走向,于是出现了不同题材的文章。
写作是劳动,劳动的目的是创造美好生活,追求幸福。
图片发自简书App
网络文章独立成章、不拘一格,挖掘着深厚的历史文化,透析着车水马龙、酒红灯绿的社会,解剖着善恶冷暖的现实人性,展示着工作与生活的甘苦,诉说着人间美好。就像是交响乐,一篇文章一个音符,一幅诗画一种情调,回望着过去,呼唤着未来。
一、点赞
图片发自简书App
简书每时每刻都在手机上发表很多个性张扬、喜闻乐见的文章,一篇好的文章都有灵感而生,语言优美流畅,立意新颖,构思独特,主题鲜明,引人入胜,使读者与作者心有共鸣,同泪同悦。
一幅优美的画面,三言两句的箴言,都可以为之点赞。
对于初入尝试写作而言,能有人点赞也是极大的鼓舞和自信。在交流写作平台上日羽丰满。
但不可回避的现实写作圈子里也存在着“行贿受贿”的点赞,不是靠文章的实力获得点赞,而以粗放的文章数量和粉丝提升关注,你来我往相互点赞。不停的刷屏,甚至都来不及看文章内容就为对方点了赞,这样的赞还是不点的好。也说明不了什么,只能说图个人气和虚名。
至少是看了对方的文章感觉不错,但自己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话说不出,或者是不愿花费时间去点评,就只能用点赞表示对作者劳动的赞赏。
成千上万的作者利用简书平台发表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成千上万的粉丝和关注更是吸引读者瞩目。值得一提的是要把粗放的写作数量向写作质量转变,宁缺毋滥,实实在在为之点赞。
二、点评
图片发自简书App
点评就像老师看了学生的作文之后的精准批语,哪一篇文章能获得多个精彩点评,这篇文章就是你的佳作。
一篇好文章可以浓缩一首浪漫诗篇,一首诗可以放射无限遐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润辞推敲,有声有色。
一篇好文章不一定都出自作家笔下,有农民出身的作者,喜怒哀乐、多愁善感的平凡丰富了乡情厚土的泥香;有日夜坚守在一线的工人、教师、民警、消防、保安、清洁工等医护工作的作者,书写着人间正道和工作生活的酸甜苦辣,一文道破,惊醒天下。
有人喜欢看文章的点评,点评是一篇文章的精华,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写作技巧的作者或作家才能妙笔生花,纲举目张,深入浅出妙语连珠。将自己丰富的知识积累与文章融为一体,弥补点缀,锦上添花!
事情是相对而非绝对,或许很多好文章在简书和读者圈子里没有发现,来不及欣赏与点评。
三、分享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个人只有坚持今天的辛勤耕耘
才会赢得明天欢笑的收割
不要急于等着回报
只要你种下种子
就一定会有收获
只管耕耘
不问收获
因为播种和收获往往不在同一个季节
有时候
不是树太高
而是没有努力往上爬
不是井里没水
而是挖的不够深
不是成功来的慢
是放弃的快
成功不是靠奇迹
而是靠耕耘到成熟的轨迹
图片发自简书App
鲜花绽放
凤蝶自来
分享的文章花香四溢
山美水柔
分享的文章写尽了人生真谛
爱恨情深
儿女情长
分享的文章科幻成真
无边的想象
分享的文章沉甸甸的历史
辉煌而永驻
分享的文章锅碗瓢盆交响曲
在心中跳跃
在耳边长响——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