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移动互联的时代,也是移动应用暴增的时代。从最初的应用市场,到后来应运而生的应用推荐网站、专门推荐应用的应用,无一不是在消耗着大众对于各种应用的好奇与吸引力,慢慢地我对于小而美的应用产生了审美疲劳。我不禁思考:当我们在谈论小而美的应用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在打开所谓「小而美」应用的那一刻,我总是会忍不住感叹「哇靠好酷炫哦」「这个界面设计很赞」「还有这样的美妙的交互方式」。之后呢?在上手了玩腻之后便不再理睬,等到数日之后——也许是几天,也许是几周——会发现这个被遗弃在角落的应用,手一滑,卸载。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些应用没有解决人们真正的需求。我在 COURSERA 学习人机交互课程时,Scott Klemmer 教授解释道,在产品的需求分析阶段,就应该清楚地对产品进行定位,使得自己的应用能够切实解决人们某一方面或者某个特殊点的需求,而不是用某些设计吸引人们、让人们喜欢该产品。基于这一点,应用(application)从名字上就说明了它的本职工作,作用于某个场景,解决问题。
「豌豆荚设计奖」最近的一期应用「Tidy 相册」便是本末倒置的典型。Tidy 相册有一个很好的愿景:不再有杂乱的照片。在看起来优雅的手势操作里将照片整理成一个个相册,拥有一个相对清新美观的相册界面,能够分享相册首页照片,以及「回忆」功能——其实就是以幻灯片方式缓慢播放图片。那么在这个应用里,整理照片是需求,美观的界面与手势操作就是有闪光点的设计。
然而,用户会有这样整理照片的想法吗?首先,手机里的照片除了依照时间顺序排列,就是以文件夹的形式加以归类。在逻辑上这样的分类方式很好理解,查找编辑也没有问题。其次,首次使用 Tidy 相册的时候,用户面临着对手机里所有的照片都进行分类归档,加之分类的手势操作并不容易使初次上手的用户理解与操作,这无疑是非常耗时的,将会很快耗尽用户的耐心。单凭这两点,就足以让我把这个应用打入冷宫,甚至可以美其名曰:不够人性化。纵然 Tidy 相册的设计亮点:相册排列效果与模糊背景做得很赞,也没有挽回它作为一个相册整理应用的颓势。
反过来,大家觉得微信的设计很赞吗?不,但是没人愿意把它卸载,因为我需要用它与别人进行聊天发朋友圈或者摇一摇,这是刚需。但是整理照片不是。
而颇受追捧的阅读应用 Pocket 却是实用又美观的典型。看似简单的一个「稍后读」功能,Pocket 做了六年,并把产品将产品把收费改为免费,积累了1000万用户。在最新 Android 平台上 Pocket 增加了易用的 Drawer,除了拥有「Highlights」,「Best of」功能以外,依旧拥有在手机上良好的排版与舒服的字体。它通过浏览器上的插件,将文章保存在移动设备上,同时提供网页版以供查看与编辑。毫无疑问,Pocket 将「稍后读」这一点做得足够好,加之美观的设计,完全成为了人们移动设备里使用最频繁的应用之一。
正如 c7210 在其博客文章《以UX为始,塑造符合用户目标的产品》里提到的,「(对于)Evernote 很清楚我不再需要其他的记事应用了。它知道我希望确保自己不会再忘记任何事情,它明白我作为用户真正在意的是自己遇到的问题,而不是工具本身的功能」。文中同时提到,「用户体验设计的根本,在于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完成目标」。即使用户很久不 Evernote 了,也不会产生将其卸载的冲动,因为没准有一天它又将派上用场,记录一切你想要记录的东西,同步,保存到云端。
As you know,用户的大部分主要需求已经被主流的应用解决,这些应用的地位不容撼动,而在其中仅存的逼仄空间里,的确有一些小而美的应用解决了用户的实际需求。比如 Smooth 与四次元,提供了不同于官方微博的体验;再比如 Circa,给人一种新的追溯新闻来龙去脉的方式…… 然而,大部分小而美的应用吸引我们的,也只能是他们的UI设计、交互新体验、一些贴心的人性化设计,抑或是看待同一需求的另一种奇特方式。
总而言之,对于小而美的应用,我们的要求不必过分苛刻。虽然他们成为不了生活中的主要得力助手,但他们给予我们精致而优雅的生活乐趣,便已足够。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 Be For Web,部分数字来自 PingWe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