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关闭朋友圈的第二天。我说的关闭朋友圈不是说不在微信朋友圈发表任何动态,而是将朋友圈的入口关闭掉。

为什么我突然想到关闭朋友圈呢?因为我发现,我用手机大部碎片时间都是在翻阅朋友圈。只要稍微一闲,我就打开手机,点击进入微信,看见朋友圈左上角的红点,必然刷新朋友圈。
久而久之,我发现自己变得焦虑了,一时半会不刷新下朋友圈,不看看微信朋友的动态,感觉自己被整个世界抛弃一样的。刷朋友圈成了我另一种“精神鸦片”。
一天晚上,我静下心来问自己,为什么自己要每天无时不刻地刷朋友圈呢?不只是我,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这样,不管是在地铁上,公交车上,工作的片刻空闲时间,打开手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刷新微信的朋友圈。点个赞就就像是皇帝批复“已阅”,留个言就好像是与朋友有趣的互动。
首先来看看朋友圈承载的内容,无非是以下几大类:
1、生活的动态记录(自拍、美食、风景等)
2、言论的自由发表(个人心情、社会言论等)
3、文章的转载(心灵类的,新闻类的、评论类的等)
我们刷新朋友圈其实就是在满足我们的精神需求,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在当今的社会,节奏变快,人和人的当面沟通的时间变少,更多的是在虚拟现实网络中进行的交流。
你可以回想下你和你朋友多久没见面了,和你的父母多久没有促膝长谈了,你多久没有看电视新闻,阅读报刊杂志了。但是我们要维系我们的朋友网怎么办?那就要时时刻刻刷朋友圈,关心朋友的动态,生怕错过他的点点滴滴。
另外从人的本性来看,人天生趋向于做自己能控制的事情。如果我对我朋友的动态都不了解,我怎么去和朋友沟通。确实,现在朋友和朋友之间的当面沟通少了,更多是朋友圈的问候。
网上有个段子;料姐妹花的下午茶就是,大家各自玩各自手机,然后在一起拍个照,休息图,发到朋友圈。
于是我问自己,这样刷朋友圈,获得朋友圈的信息有效率么,有意义么?我现在回答不了。所以,我就尝试着,把我的朋友圈入口关闭掉,现在我的微信里面不再展示朋友圈了。
今天是我关闭朋友圈的第二天,我发现自己生活、工作挺好的。没有之前的焦虑了,我更多的精力关注到工作和阅读中来。
所以我准备继续下去,看看会有怎样的改变。
刘文翔Kevin 2018年07月22日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