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ngela 图片/网络
01
带孩子去图书馆的路上,有一家小小的书店。我们从图书馆回来时,常常去那里淘书看。
书店位于街角,大约十几个平方的面积,在这一条繁华的商业街上,宛如一片净土,安静地存在着。
店主是一位50多岁的大叔。听他说,这家书店传自他的母亲,已经经营了四十多年。
书店两边的咖啡店和服饰店,多年前都曾属于他们家。
十多年前,母亲去世后,他接手书店,但那时互联网已经兴起,买书的顾客越来越少,为了维持营生,他将书店一分为二,一半出租给了咖啡店。后来,不得不再分割一部分,出租给了服饰店。
“有一些老顾客还是会常常来,但新顾客越来越少了,不知道哪一天,我要直接关店了,”大叔说。
今天再经过时,它真的关了。
女儿看到这家书店已经变成了鲜花店,不解地问:妈妈,为什么书店不见了呢?
面对女儿的疑问,我竟无言以对。
虽然,我心里清楚,现在受网络冲击,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澳洲如此,国内也难以幸免。
前一阵子,上海季风书店关店的消息,曾让不少读书人心生唏嘘。
但书店的消失,是因为越来越多人“不读书”了么?
国内一位在媒体工作的朋友,曾经说起过一个数据,近年来,国内图书出版物的销售量,一直维持着每年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
也就是说, 是消费习惯的改变,逼退了实体书店。并不是,大家真的不读书了。
如果这是准确的信息,那么,这总是一个好消息。
无论是到书店选书,还是在网上购书,只要能保持着阅读的习惯,在这平凡琐碎的生活里,你总是能偷得浮生半日闲,在与书相伴的时光里,寻得片刻安静与恬淡。
02
英文版知乎Quora上,看到过一个故事,谈阅读的意义何在。
一位老农夫与他年轻的孙子,住在一个农场,爷爷每天起床后,会坐在桌子旁阅读《圣经》。
一天,孙子问:”爷爷,我试着像您一样读《圣经》,但我不能完全理解它,而且,我一合上书,就忘记内容了。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呢?
爷爷拿出一个装煤炭的篮子,让孙子到河边去打水。
孙子来来回回尝试了很多次,总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篮子里根本存不住什么水。
他去质问爷爷,爷爷提醒他看看篮子里面。
孙子一看,原来肮脏乌黑的篮子,已经被他来回装的水,洗得干干净净!
爷爷说:孩子,这跟你读书的时候,发生的事情是一样的。
当你读一本书的时候,当时可能不理解,或者看完就忘记了,但其实,阅读已经在你的身上发生了作用,从里到外,日积月累,你终会收益。
03
有人说,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改变自己。阅读应该是这个世界上,门槛最低的一种改变自己的方法了。
华人之光李嘉诚先生,中学没毕业,12岁当学徒,15岁就开始挣钱养家。
他接受访问时回忆,那时每天白天工作之后,晚上还要买些旧书来自学,学完的旧书再拿去卖、换购“新”的旧书。同时还会到夜校进修,补习知识。
同为创业者,有些人一夜成功,但只是昙花一现,几年的光景就消逝不见了。
而李嘉诚的企业王国,能叱咤商业世界几十年,与他喜欢读书学习,时时求新知的习惯分不开。
如今已经88岁高龄的李嘉诚,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晚上睡前阅读的习惯。
他每晚都会看一个小时的书,主要是历史、哲学、科技类书籍还有经济类的杂志。
每天早上,李嘉诚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翻阅秘书准备的当天报纸。然后开始听新闻报告,了解世界趋势、了解商业社会发生了什么。
也就是说,从起床开始,到晚上睡觉结束,李先生的每一天,都在不停地阅读、学习、探求新知。
谈及成功秘诀,他曾经在电视上,郑重其事地告诫大家:“知识并不能决定你一生财富的增加,但你的机会一定会增多,你创造机会,才是最好的途径。”
《晓松奇谈》和《奇葩说》节目,让人们见识了高晓松的渊博学识和丰富的知识储备。
有人形容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典范,非他莫属。
但高晓松的成名,早在20年前。那时他引领的校园民谣风潮,至今让70后80后们津津乐道。后来的一次“酒驾”事件,也让他首次走进了舆论风暴中。
2011年,正处于人生第一个巅峰上的有志青年高晓松,涉嫌醉驾导致违章事故。“醉驾”行为被证实之后,他没有辩解,没有推诿,老老实实认了罪,开始了自己长达六个月的监狱生活。
这半年时间,高晓松是怎么度过的呢?
他入狱之后,首先开始看《大英百科全书》。他说,多年来一直都有把《大英百科全书》看完的想法,只是长期为琐事奔波,本以为这个愿望要到60岁退休才能实现。
“没想到看守所小小的阅览室里,竟然有没开封的一整套,我现在才看到B字头。光记笔记就已用完了一根笔芯,因为监狱里只允许用笔芯写字。”
除此之外,高晓松还在好友冯唐的建议下,着手翻译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原著作品,同时创作了一本诗集和一个剧本。
出狱后不久,高晓松就开始了《晓说》的录制。
在这档开创先河的知识类脱口秀中,他即兴说历史、评人物、论文化、谈热点、看世界,深受网友追捧热议,也成为当之无愧的知识网红。
作为娱乐圈难能可贵的“清流”代表,高晓松的才气和学识,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
书香门第的家庭环境给了他从小博览群书的条件,但如果长大后的他,将阅读习惯丢弃,从前再丰富的知识积累,也无法达到如今能够旁征博引、出口成章的厚度和广度。
对高晓松来说,阅读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他说,对自己而言,读书就像吃饭,不是一种追求,而是一种正常的生活。
谈及读书的意义,他说:“读书,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太苟且的人。什么叫诗和远方?就是让自己更辽阔。而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一个过程。”
04
很认同蒋方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不看书,那么他的价值观,就由他的亲朋好友来决定。
不读书的人,没有办法从多元的途径,获得新知。他的一切认知来源,要么来自电视网络媒体,要么就来自身边人的八卦。
他的眼界和格局,也因此由别人决定。
经常使用手机APP的人,不难发现,你每天看到的新闻和热点推送都是同一类的。
若你喜欢看八卦,打开手机,八卦信息会铺面而来;你若多点击几次足球或者经济,那么足球和经济类的推送,就会自动显示在屏幕上。
这种自动定制,快捷方便,连手指都不需要动一动,就有人为你生成。但弊端也显而易见,你每天接触到的东西都是千篇一律的,若经常依赖它成为你的信息和知识来源,可想而知,你的眼界和格局只会越来越窄、越来越片面。
这样过完一生,也许不咸不淡,不痛不痒,但,被别人的观点和是非判断左右的一生,是可悲的。
新闻媒体和亲朋好友输出的价值观,也许能让你接地气,但阅读,却可以让你保留着难能可贵的仙气。
只有这份仙气,才能让你人群中脱颖而出、释放出你的专属气质,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你的人生格局。
臧克家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这位益友,可以藉由文字,激荡你的心灵,刺激你的思考。
一个人,没有阅读的反复锤炼,他的大脑会越来越懒惰,他的眼光会越来越肤浅,渐渐地,他的思想也会停滞不前,成长自然难以实现。
05
当阅读形成一种习惯,那么它就是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心神的东西。
你就不会害怕寂寞和独处,相反,你会珍惜难得的独处时光。享受在这段闲暇里,借书本和文字,与来自不同阅历、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作者之间,进行的深度对话。
另一股娱乐圈清流代表黄磊,也说起过自己是如何享受阅读的。
他说,“一个人,关起房门,拿本书读,便会贴近自我。这种时候会感到心安理得,不觉得孤独。”
其实,阅读不仅可以缓解孤独、排遣寂寞,也能让你徜徉书海的同时,经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后学生时代,我们没有机会再走入课堂,阅读文史哲,可以让我们保持思路清晰、思维敏捷;
平凡人物做久了不免乏味,阅读名人传记,可以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人生启迪;
我们没有钱没有闲四处游山玩水,阅读游记,可以帮助我们开阔视野,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
无论是职场小白还是职场精英,职场类书籍提供的一些可行性建议,可以帮助我们绕开一些弯路;
月光族房贷族啃老族们,多看一看理财书籍,或许可以学到合理分配收入的技巧方法,早日走向财务自由。
英语中有句说法:A house without books is like a room without windows.
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
有书的房间,才能满室生辉。而看书的你,才能在每日忙碌奔波的琐碎生活中,眼中有光亮,心中有希望。
作者Angela简介:坐标澳洲悉尼,30+已婚大姐,二宝妈,悦读特邀作者。国内外纸媒、电台工作经验十余年,外交学院硕士毕业。呈现原汁原味澳洲和海外生活实录,致力于提供女性成长、亲子育儿、和旅游生活文章的原创与分享。
Angela往期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