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密的雨丝,丝丝缕缕,润湿了我的刘海,走在去图书馆的路上,被雨丝打湿的眼镜也逐渐模糊起来。如果在这绵密的雨中散步,也是很惬意的,不过今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到中秋节,雨下得似乎多了。原来六七月祈求龙王下雨,现在祈愿龙王收回承命。下雨的日子过得最舒心的是有书可以做伴,在书中,我走进别人的生涯,了解他们的故事,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的故事。
《梅子青时》是我国庆看的第二本书,讲述抗战年代刘梅香在陶行知主张办乡村师范学校的号召下,“湘湖师范学校”的学生,那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江浙一带的学校。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刘梅香,就是作者的外婆口述自己上学工作的经历写成的一本书,那时候我们河南好像是没有这类学校的。那个时代求学不易,工作也不易,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化大革命,经历过磨难的人,都是有故事的。
读书的学校几次搬迁到寺庙里,没有桌子就坐在地上上课,日军轰炸时,一边逃难,一边学习。很难想象是怎样的一种学习方式,能坚持下来的又有多少,但建国后他们成为国家的教师团队,是中小学的中坚力量。
我还清楚的记得我们的老师,大部分都是高中毕业的民师,我中学时只有初三时语文老师是师范毕业的。到我九二年考上师范学校时,毕业就直接分配了工作,因为那时候是缺少老师的。
我毕业去了中学,在艰难的处境中奋进,一边教学,一边学习,当周日同事们利用闲暇时间打麻将时,我在看书学习。我不敢懈怠,最渴望的是能看到更多的书,而自己又买不起书,仅有的那点工资够吃穿生活用,那时我是多么渴望能买到书看看。
在工作的前十年我都是勉强度日,十年后我来到县城,知道县城能在图书馆办理借书证,每年25元费用,我觉得太值了。25元钱可以看一年时间的书,我一直办了八年,满足了我看书的需求,我开始写很多的文章,逐渐发现,我也能写小说了。
五年前,城市图书都免费看,县城建了四个现代化图书馆,借书很方便,即使是下雨,我也很荣幸能看到更多的书。
烟雨迷蒙的下午,被雨水打湿的秋叶已经发黄,贴着地面,装点着光滑的柏油马路。国庆假期的人们都在忙着旅游或购物,而我在寻找自己的方向,那个时代的人,那个时代的故事,仿佛很久,又像是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