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篇《变汉宫董卓崛起》中讲到,董卓至高权力在手,不是造福于民名垂青史,而是怪诞荒淫暴戾恣睢,为自己掘下坟墓。
欲想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
两件事可见董卓的丧心病狂。
第一件: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在社日这一天,官府和民间都祭社神求丰年,人们聚集在社庙集体欢宴,喜庆温馨。
但就在这一天,董卓命军士围住欢宴的人们,掠夺妇女财物,尽杀男性,将几千颗人头挂在车上,谎称是杀贼大胜。
第二件:
又有一天,董卓出行,百官送行至城外。董卓中途宴请百官。恰逢北方投降的士卒被押送到帐前,董卓下令或断其手足,或挖其眼睛,或割掉舌头,或大锅烧火煮活人。哀嚎震天,席上百官吓得哆嗦拿不住筷子,董卓却谈笑自若饮食如常。
可以对同类这样残暴残虐吗?!
他们是活生生的人啊,每个人身后都有父母妻子!
多行不义必自毙。对董卓的暴行,曹操、袁绍、孙坚等各镇诸侯,以及刘备等各路英雄,已蓄势待发。
灭卓第一刀
首先要提到这一位,在《三国演义》波澜壮阔的故事里,他只有161字的篇幅,但却是敢为天下先的英雄。
他砍出了灭卓的第一刀。
他的名字是:伍孚。
官职校尉,因愤恨董卓的残暴,入朝时身藏匕首,志在刺杀董卓。奈何董卓力气大,吕布也及时赶到,伍孚被捕。
如果说这样的行刺有莽撞的嫌疑,那接下来伍孚的言行令人敬重震撼。
被捕后,董卓质问伍孚受谁指使造反,伍孚大睁双眼怒喝:“你不是我君王,我不是你臣子,何反之有?!你罪恶滔天,人人得而诛之!”
没有辩解,没有求饶,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但那是冷兵器时代啊,刑罚都是一刀一刀生生受的。
千刀万剐,伍孚受的就是这样的刑罚。
但伍孚至死骂不绝口没有示弱,气节血性堪比明代方孝儒。
有诗赞他:
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
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
虽然伍孚行事仓促,惨烈告终,但他的行为震撼了朝野上下正义人士的心,鼓舞了他们的勇气,激发了他们维护伦理履行臣子义务,保护黎民百姓的决心。
曹操行刺董卓
王允以过生日会为掩饰宴请旧臣,席间提到“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朝不保夕”。王允意在试探众官的口风,但众官的反应是哭。哭。。。
只有一人拍掌大笑:“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吗?!”
此人乃是骁骑校尉曹操。
曹操做事不拘一格。之前灭十常侍,曹操就提出刺杀的办法。
这次依然是刺杀。曹操亲自执行。
王允亲自为曹操酌酒,曹操沥酒发誓。王允取珍藏的七宝刀给曹操,曹操藏刀,将酒一饮而尽,起身告辞,去赴这一场刺杀。
有风萧萧易水寒的悲壮。
但刺杀失败。
曹操趁董卓背对自己,果断举刀,但!董卓从镜子里瞥见曹操拔刀,立马回身质问,此时吕布也赶到,一比二,实力悬殊,曹操自觉硬拼没胜算,只能急中生智:“我要献刀!”于是,用来行刺的宝刀作为供奉献给了董卓。
杀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但曹操顾不得沮丧,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任务:逃命。
曹操飞马直奔东门,谎称“丞相差我有紧急事”,幸运逃脱。
曹操逃脱,后面才有灭卓同盟。
还是曹操做准备工作。
发矫诏
曹操成功逃脱,途中已立下决心:“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
曹操的办法是:召集天下诸侯兴兵一起讨伐董卓。
兴兵出征,粮草先行。
曹操去拜请孝廉卫弘。
卫弘是巨富,且仗义疏财。听到曹操的灭卓抱负,卫弘散尽家财,支持曹操。
置办衣甲旗幡;招募义兵;调练军马。
周围乡民也不含糊,踊跃来应征。送粮食的更是不计其数。声势很快浩大。
更引得袁绍从渤海带兵三万来和曹操回合。
有粮有兵有群众基础,曹操发出了讨卓檄文。
“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时,可速奉行!”
有理有据有气节有格局有情怀。
最重要:有号召力。因为奉的是天子密诏,师出有名。
(当然,没有密诏,只是曹操的谋略)
檄文发出,各镇诸侯起兵响应。各路军马,各处文官武将,投洛阳而来。
群雄并起,会在这场灭卓运动中一马当先马到成功吗?
敬请期待《灭董卓群雄并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