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不少茨威格的小说,而印象最深的当属《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小说不长,故事也很简单。一个步入中年的小说家,收到一封没有署名的长信,信里讲述了一个女人从13岁起对他的爱恋,以及之后与他有过的两次交集,她的一生从认识他开始,到他们的孩子死去而结束,这个女人最终死了,而小说家呢,对他来说,这一切仅仅是梦而已,这个女人对他来说犹如远方的音乐。
1、男人
这个男人见证了一个小女孩,从小姑娘到女人,从过去到现在,但却对她一点也想不起来。男人是潇洒的、多情的,是温柔的、健忘的,又是体贴的、礼貌的,他生活很有规律,有自己的方式,对每个女人负责任,又对每个女人都不负责任。他在读完整封信以后,是这样的:“某种回忆浮现在他的心头,他想起了一个邻居的小孩,想起一位姑娘,想起夜总会的一个女人,但是这些回忆模模糊糊,朦胧不清,宛如一块石头,在流水底下闪烁不定,飘忽无形。影子涌过来,退出去,可是总构不成画面。他感觉到了一些藕断丝连的感情,却又想不起来。他觉得,所有这些形象仿佛都梦见过,常常在深沉的梦里见到过,然而仅仅是梦见而已。”
对他来说,有关这个女人的回忆只是水底朦胧不清的石头,不必太在意的。女人生来死去,都与他无关,唯一有影响的就是生日的这一天桌上的花瓶里没有了花,而且是再也不会有了。这让男人有点失落,对那个看不见的女人有点思念……小说的最后是这样描写的:“他的目光落到了他面前书桌上的那只蓝花瓶上。花瓶是空的,多年来在他过生日的时候第一次是空的。他全身觳觫一怔:他觉得,仿佛一扇看不见的门突然打开了,股股穿堂冷风从另一世界嗖嗖吹进他安静的屋子。他感觉到一次死亡,感觉到不朽的爱情:一时间他的心里百感交集,他思念起那个看不见的女人,没有实体,充满激情,犹如远方的音乐。”
远方的音乐是什么概念,与他自己的现实生活毫无关系啊!茨威格太厉害了,比喻用的多么到位!女人一生的爱,换来的只是男人片刻的感性而已,等他回过神来,还是会照常过自己的生活,甚至不会在生日的时候给自己买一只花,而这是女人唯一的要求啊!或者只是在生日的时候给自己买一只花,这是他对女人全部的思念,一个他不记得的、已经死去的女人。女人像一个真正的人那样爱着他,他却像木偶一样游戏,他没有完成从物到人的认识与过程,他是可怜的、可悲的,他是平庸的、鄙俗的,他是一个幼稚的、不成熟的男人。
突然想起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的那一句: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
2、女人
从女人在生命最后书写的信里,我们知道,一个纯洁的少女,她初遇男人的刹那,对男人一见钟情,她不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个风流倜傥的小说家。这种爱是致命的,似乎也是一种宿命。她怀着宗教般的虔诚对待着自己的情感,她制造机会委身于这位小说家,并且有了孩子,而后他们共同的孩子夭折了……这一切表面上诉说的如行云流水,却写出了她对男人深沉的爱。毋庸置疑,她是懂爱的。“你从来就没有认识过我。” 这句话在信中被多次提起,却又不是埋怨,这只是一种无可奈何。从一开始她就知道这个男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可是如她所说,她的生命就是从第一次见到这个男人开始的,“和你在一起的一年仿佛是我的一生。” “离开你的日子里,我生命的时钟也停止了。”他就是她的一切,她的过去、她的现在都与他息息相关,怎能与他无关呢?!
她是个聪明的女子,她明白她已经得到了他所能给她的极限,那一瞬间、一片刻的爱之于她就是一生一世的爱。她又是多么的孤傲,她要的是纯粹的、纯洁的爱,像极了小说中那瓶中的白玫瑰: 很美,却独特、冷艳、宁静。
她是自尊心很强的女人,她尊重着自己的意愿,尊重着男人的选择,她没有向他人或者世俗妥协,她就那样任由自己爱着这个男人,不受男人花心的影响,不受其他女人的影响,更加不受世俗的影响。
她的经历是痛苦的,却又是无比幸福的,是没有意义的,却又意义非凡。她高贵而强烈的情感,她对爱情的守护与付出,她在信中表达出来的些许愤怒,以及她最后的绝望,都与这个男人有关,却又与他无关。
其实她写这样一封信,只是想说:我爱你,与你无关。
3、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 (1881-1942)
奥地利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发表反战剧本《耶雷米亚》。在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938年流亡英国,并加入英国国籍。1941年到达巴西。他的文学成就主要有传记文学《三位大师》、《罗曼·罗兰》、《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中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情感的迷惘》和《象棋的故事》;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爱与同情》;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说和传记的特点是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深刻细致,善于从心理角度再现人物的性格和生活遭遇,特别擅长刻画女性心理,塑造女性形。因此有“心理现实主义大师”、“灵魂的猎手”之称。
4、电影
1948年美国环球影片公司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拍成电影,讲述的是14岁的丽莎暗恋钢琴家邻居的故事,这部电影里女主角生下儿子后嫁人了,男主角最后与其丈夫进行了决斗。该片由马克斯·奥菲尔斯/Max Ophüls导演,Howard Koch编剧。
2005年老徐又将其拍成了电影,故事的发生地来到了中国,男主人公也变成了姜文,除此之外,都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小说的内容。我觉得徐静蕾的版本演绎得更容易让人接受,情感表达得极有分寸。有激情四溢的酣畅,也有点到为止的节制。 “女人的一夜,女人的一生。” 徐静蕾这样评价自己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她凭借此片获得导演奖。
5、其他
还有一部小说是我非常喜欢的,描写的爱情也是非常感人的,即杰克·伦敦的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
小说里,年轻的水手马丁·伊登偶然结识了上流社会的罗丝小姐,并爱上了她。受她的启发,发愤自学,开始了艰苦的创作生涯。稿件不停地退回来,他仍不停地写,没有食物,没有人理解,没有朋友,到最后,罗丝也离开而去……后来他突然时来运转,以前被退回的稿件纷纷得到发表,成为一名真正的作家。而那些看不起他的人都争先恐后地回来请他吃饭,连已和他决裂的罗丝也主动前来投怀送抱。所有这些使他看清了这个世态炎凉的社会,对爱情所抱的美妙幻想也彻底破灭。
无论是马丁在艰难时期的坚持,还是对爱情的付出与幻灭,都非常感人。最后,他像当初没有向困难妥协一样,没有向虚伪和卑鄙妥协,他也是懂得爱情的人,是个非常值得敬佩的人。
遇到什么人?爱上什么人?是否爱下去?坚持到哪里?看了小说你会后发现任何语言在这为爱奉献一切的女人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而每个人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感受并不相同,有人羡慕男主人公的潇洒与各种艳遇,有人佩服女主人公的独立与自尊的人格,你呢?
不管怎么样,《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绝对值得推荐,茨威格的小说绝对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