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之平原君赵胜,比电视里的故事多了去了

|昨日读史记/第三十二篇|

赵胜是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因贤能而闻名,号平原君。

他礼贤下士,门下食客至数千人,和朋友关系处理的很好。但不注意礼貌对待平民,后在一名门客的指导下和平民搞好了关系,威名大震。赵胜初为赵惠文王之相,赵惠文王死后,又为赵孝成王之相。

营救魏齐,不畏秦王

秦昭王四十一年,用范雎为相。须贾是范睢的仇人,适逢魏王派须贾出使秦国。范雎叫须贾带口信给魏王,立即把他的仇人魏齐的脑袋送来,否则将要屠大梁。

赵胜不理睬,根本不惧怕秦王。秦王又给赵王写信说:“范君的仇人魏齐在赵胜家,王赶快使人把他的头送来。不然的话,我将发兵攻赵,且不放赵胜出关。”赵孝成王发兵围赵胜家。

魏齐夜间逃出,见赵相虞卿。虞卿解相印与魏齐逃至大梁,欲通过信陵君而去楚。信陵君畏秦,犹豫不肯见,由于侯嬴从旁劝说,才到郊野迎接。魏齐听说信陵君开始对见他有难意,怒而自杀。赵王终于将魏齐的头送到秦国,秦昭王才放赵胜回国。

毛遂自荐

秦国围攻邯郸时,赵王曾派赵胜去求援,赵胜约定跟门下有勇有谋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楚国。

赵胜说如果谈判不能取得成功,那么也要挟制楚王在大庭广众之下把盟约确定下来,一定要确定了合纵盟约才回国。可见其胆量,尤其在之前为了让魏国出兵,一次还带人去刺杀了秦国在魏国做人质的太子。

平原君的门客有个叫毛遂的人,自我推荐说:“我听说您要到楚国去,让楚国作盟主订下合纵盟约,现在还少一个人,就拿我充个数一起去吧。”

赵胜说如今先生寄附在我的门下到现在已三年了,我的左右近臣们从没有称赞推荐过你,我也从来没听说过你,这是先生没有什么专长啊。先生不能去,先生留下来。”

毛遂说:“我就算是今天请求放在口袋里吧。假使我早就被放在口袋里,是会整个锥锋都脱露出来的,不只是露出一点锋尖就罢了的。”赵胜终于同意让毛遂一同去。

赵胜与楚王谈判订立合纵盟约的事,从早晨就谈判,于是毛遂紧握剑柄,一路小跑地登阶到了殿堂上,便对赵胜说:“谈合纵不是’利’就是’害’,只两句话罢了。

楚王厉声呵叱道:“怎么还不给我下去!我是跟你的主人谈判,你来干什么!”毛遂紧握剑柄走向前去说:“大王敢呵叱我,不过是依仗楚国人多势众。现在我与你相距只有十步,十步之内大王是依仗不了楚国的人多势众的,大王的性命控制在我手中。

秦国的白起,不过是个毛孩子罢了,他带着几万人的部队,发兵与楚国交战,第一战就攻克了鄢城郢都,第二战烧毁了夷陵,第三战便使大王的先祖受到极大凌辱。

楚王立即改变了态度说:“是,是,的确像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一定竭尽全国的力量履行合纵盟约。”

邯郸解围

公元前262年秦攻韩的野王,野王降秦。韩的上党太守冯亭不愿降秦,把上党给了赵国。赵国又派廉颇进军长平,抵御秦军。公元前260年7月,赵王中秦的反间计,以赵括代廉颇为将,秦将白起大破赵军于长平。

秦赵长平之战的第二年,秦军围攻赵的都城邯郸。赵国倾全力死守邯郸,又向楚、魏紧急求援。赵国多次向魏国求救,魏安釐王派将军晋鄙领兵十万救赵。魏王畏惧秦国,令晋鄙在邺,停军筑壁垒,不再前进。名义上是救赵,实际上是在观望形势的变化。

信陵君屡次请魏王发兵救赵,魏王都不答应。他只好采用了侯嬴的意见,使人偷出魏王的兵符,夺晋鄙军救赵。

从谏如流

秦国急速地围攻邯郸,邯郸告急,将要投降。赵胜极为焦虑,李同劝说赵胜,现在您果真能命令夫人以下的全体成员编到士兵队伍中,分别承担守城劳役,把家里所有的东西全都分发下去供士兵享用,士兵正当危急困苦的时候,是很容易感恩戴德的。”

于是赵胜采纳了李同的意见,得到敢于冒死的士兵三千人。李同就加入了三千人的队伍奔赴秦军决一死战,秦军因此被击退了三十里。这时也凑巧楚、魏两国的救兵到达,邯郸得以保存下来。

推荐贤能

赵国的田部官吏赵奢征收租税,赵胜家不肯出;赵奢用国法处治,杀掉赵胜家九个管事的人。赵胜愤怒,将要杀赵奢。赵奢说:“您在赵国是贵公子,现在纵容您家而不奉行公事,那么国法就被削弱,国法削弱则国家弱,国家弱则诸侯发兵入侵.这将使赵国无法存在,您又怎么能享有这种富贵!

凭您的尊贵,只要奉公守法那么上下就安定了,上下安定则国强,国强则赵国政权稳固,而您贵为王族,难道会被世人看轻吗?”赵胜认为他很贤能,把他推荐给赵王。赵王让他主管国家税收,他把税收工作做得很好,使百姓富裕而国库充实。后来赵奢带领秦兵两次打败秦军,被奉为马服君。

本文由昨日学堂原创发布,昨日读史记(三十二),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