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想在朋友圈发段话,害怕朋友说卖鸡汤,赶紧删除了!
“收起你的懦弱,摆出你的霸气,在你跌倒的时候没人扶你,多得是看你笑话的畜生。”
“当你又瘦又好看,钱包里都是自己努力赚来的钱的时候,你就会焕然大悟,哪有时间揣摩别人,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大家别害怕,这不是我想发在朋友圈的文字,只是我随便在网上,打下“心灵鸡汤”四个字后印入眼帘的内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心灵鸡汤”这个词被广泛提起,按理说鸡汤是大补,尤其是对于大病初愈的人而言,鸡汤是必备的滋补品。可在当下互联网的语境下,鸡汤却变成了让人有些骑墙和尴尬的字眼,一旦你想表达的内容带有明显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或者文邹邹的把一些现实问题做高度概括表达的时候,不免引来旁人“卖鸡汤”的质疑。
这种转变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那我们就要先从鸡汤的盛行开始说起了。
首先是时代背景,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压力太大,喘不过气的时候歇斯底里的喊两嗓子,把压抑的东西吐出来;遇见不如意的事情,生活遭遇挫折,通过柔软、温暖、有格调,充满正能量的话语给自己一种安慰;具有普适性的情绪调动,立竿见影“打鸡血”式的疗愈效果,催生发奋图强的感召,都是心灵鸡汤迅速风靡的根本原因,当然瞬间排解我们生活中无处安放的压力也是很重要的诱因。
其次,媒介环境的变化。以前这些鸡汤文只能出现在自己很私人化的存储介质之下,如果我们当年专门用来写“座右铭”的本子一样。可是今天却不同了,当你在朋友圈大量“投放”你的鸡汤文时,这些内容毫无保留的展现在认识你的人面前时,大家看的不光是你发布的内容,很多人更愿意透过你的内容去分析你发布内容背后的动机:“这哥们是不是又遇见什么事了?”,“雄赳赳、气昂昂的,是不是又要干什么?”,“是不是跟女朋友分手了?”,“又跟谁闹别扭了?受委屈了?”等等,这一系列的猜测都伴随着朋友结合你平时的人设而形成,真可谓牵一发动全局啊。关系近的跟着你一起着急,不断的纠结要不要直接问问,关心你;关系远的,经不住在心里犯嘀咕,“这家伙又隔这矫情呢!”

如果我们透过这些鸡汤文来分析本质,往往都会得出一个惊人相似的结论:生活是苦的。
否则哪里来的这么多直击心灵的拷问和反思,审视过去,评判现在,展望未来,真的是一种矫情?还是自己对自己的心理暗示?抑或是在未来插下的Flag?
我们再来看看,老罗在跨年演讲上说的话:
“让知识成为每个人的力量”;
“假如你觉得教育的成本太高,试试无知的代价。”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作出来。”
“做事的人,不是置身事外,指点江山。而是躬身入局,把自己放进去,把自己变成解决问题的关键变量。”

类似几十个金句,在跨年当晚也被疯狂的转发。
我不禁在想,这些话语算是“心灵鸡汤”吗?
似乎你很难分辨,但沉下心来看看,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1、这些话语的场景感十足,与当下时代发展紧密贴合,没有开篇哪些话语过分强调“写意”,这也就意味着对行为更具有指导意义。
2、这些话语都不是出自老罗自身灵魂感悟,而是由若干个“有结果”的行业意见领袖,结合自身经验总结而来,拿得到大学的语风讲就是:“亲证有效。”
3、这些话语都在拓展我们的认知边界,从高概念和认知的层面启迪着我们。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会觉得这篇文章成了分辨真假鸡汤的种草文?为了以正视听,作为灵魂营养师的我(吹牛逼的,别见怪!),最后给大家一个心灵鸡汤的套路模版,你们自己去评判,无论什么鸡汤对人身体都益处,关键鸡汤是谁烧的?从哪里来的?怎么喝?那就看每个人对鸡汤的理解了!你非要把从别人那端来的鸡汤再去送给朋友,不是不可以,但要慎重!
最后附上鸡汤文套路:
我过去的生活是怎样怎样的——
我反思或者顿悟到了什么——
我的人生不应该这样——
我决定要做一件不一样的事情,这辈子才不算白活——
你应该和我一样——
掏钱支持我一下呗!
(到这就结束的话,感觉好像是微商派来的,所以决定要再加点什么。)
人生有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着它自己熟。我20出头入行,30年写了不到300首歌,当然算是量少的。我想一个人有多少天分,跟他出什么样的作品,并无太大关联。天分我还是有的,我有能耐住性子的天分。

人不能孤独的活着,之所以有作品,是为了沟通,透过作品去告诉人家心里的想法,眼中看世界的样子,所在意的、珍惜的。所以,作品就是自己所有精工制作的对象。最珍贵,不能替代的就只有一个字“人”,人有情怀、有信念、有态度。所以,没有理所当然,就是要在各种变量可能之中,仍然做到最好。

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绝对必须是安静安定的,面对大自然赠予的素材,我得先成就它,它才有可能成就我。我知道,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所以,我们宁愿这样,也必须这样,也一直这样,为什么?我们要保留我们最珍贵的,最引以为傲的。一辈子,总是还得让一些善意执念推着往前,我们因此能愿意去听从内心的安排,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留给时间去说吧。——李宗盛《致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