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先看下这两张照片,发光的是烤瓷牙,8颗,黑色的是补的牙,7颗,还有3颗带着斑的牙,加起来18颗坏牙。 这就是2009年我的牙,当年我28岁。屏幕前的您,想象下,在我50岁的时候,这口牙会是什么样子?那么,60岁呢? 【不敢想象】
说到这口牙,那真是话长啊。
这还要从我小学3年级的时候说起。
从第一次牙龈红肿、流脓,漏神经,疼得我满炕打滚,最后烂到只剩下牙根了,历时6年的时间,让当年不满9岁的我,实实在在感受了“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的滋味。
直到现在,有时还能梦到掰牙呢,
把牙掰掉真舒服啊,可还得花钱烤瓷啊,是掰还是不掰呢?纠结,纠结就醒了。
还好,是一场梦呀。
吃东西,由两边嚼,也改成一边嚼了。
笑起来是,一眼睛大,一眼睛小,嘴也由点歪。汗...
这边正津津有味的嚼着菜呢,“啧儿”的一下,大脑一片空白,半天才能反过劲儿来,那感觉。。。
羊虽然亡了,但牢还得补啊。
我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注重口腔保养的 。
学习刷牙方法,一天2次,每次不低于5分钟,饭后漱口,不吃甜食,晚上刷完牙,就不再吃东西了。
牙膏也从两面针,六必治换成了高露洁、佳洁士。
风雨无阻,不敢懈怠。
可牙齿还是在一颗颗的变黄,变黑,出洞洞。。。
当我发现门牙的牙缝也开始泛黄时,刷得那就更勤了,曾经试图用针去刮掉牙斑,根本就刮不动。
只要一笑,吸引对方的不再是我那阳光灿烂的笑容了,而是那个绿豆大小的黑洞洞。(恶心又尴尬)
原本活泼开朗的我,开始变得不敢大笑了。
由于龋齿没有及时得到医治,最终发展到了根尖炎。
别人牙坏了,是疼;我牙坏了,就木。
从高一(1996年)开始,我踏上漫长的治牙、拔牙、牙齿美容的路上。
同时,我也看到它的命运和我的命运:过不了50,他们下岗了,我也就成了瘪嘴老太太。
我问医生为什么我左边的牙比右边坏的多呢?
医生告诉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可我常用的就是左边的牙呀。谁能给我答案?
直到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一场健康讲座,才意识到,口腔健康可不是用贵牙膏,刷对牙这么简单。
生铁和钢都是铁,为什么钢不生锈铁生锈?
为什么钢哐的一声掉地上,能触地反弹,
铁哐当一声,就三瓣了呢?
就差在成分上。
这就是好牙和龋齿的差别。
牙齿的主要成分就是钙盐,如羟基磷酸钙,碳酸钙等
钙、磷的占比大,牙齿的密度就大;
想要提高钙的吸收利用率,肯定少不了维生素D和矿物质镁的协助;
骨胶原,好比咱们家承重墙的钢筋,决定了牙齿的坚韧程度,
而维生素C和蛋白质是合成骨胶原的主要营养物质。
齿根不发炎全要靠微量元素硒。
可我呢?常年不吃蔬菜,蔬菜中广泛存在的矿物质和维生素C自然也就吃不进来了;
上火了就吃土霉素,环丙沙星、甲硝唑、先锋4号等抗生素把炎消了,
用牛黄清火片、牛黄解毒丸,黄连上清片,再把火消了。
中西医这样一结合,身体对营养素的消耗那就更大了,
就怕大姨妈来,每三周上门讨一次债,一呆就整整7天,我滴血呀 ... 营养唰唰的流失。
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于是,我开始尝试着由“食肉动物”变成“食草动物”,
早先吃蔬菜,味同嚼蜡,口感极差,心情十分不美丽,知易行难啊,
可我想想那些正排着队,等着烂掉的牙,就硬往下咽。
每天早晚两次补充足量的矿物质、维生素C、维生素D和蛋白质等营养素,
用不伤牙釉质的含氟牙膏,
用小刷头,且刷毛软硬适中的牙刷,让最里面的大槽牙也能够被刷到,牙龈出血的次数也少了,
午餐后,必用漱口水,
也把头孢,环丙沙星放在抽屉的最底层的最里面。
2010年的一天,在我收拾床头柜的时候,看见了它们。
瓶底的有效期显示已经过期了。
今年我42岁,那口牙还是老样子。
有了我的经验教训,8岁的儿子还没治过牙。
小时候,老人们都认为,牙不好,一定是遗传了父母的,或者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基因。
那为什么上几辈的牙,包括我弟弟的牙都杠杠滴,就我的不行呢?
为什么同龄人陆陆续续跑牙科的时候,我这边反而又风平浪静了呢?
当年27岁的我,不想50岁就满口香,可又拥有不了认知以外的健康,怎么办呢?
那就学呗,学习健康知识,学习口腔保养,边学边用,养成健康的口腔习惯,一天不落的补充足够的营养素,才能把这个“牢”給它补实了!灰太狼进不来,嘿嘿,我的“羊”也就保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