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亲最大的希望,就是我做个城里人
我老家在湖南岳阳农村,自小外婆家就是我们的乐园。外婆一家儿女七人,母亲排行第二,自五岁起就开始做饭洗衣。
母亲聪慧,两年小学读到了四年级,见家里穷,就休了学,让给比她小的弟弟妹妹读。外婆眼里,母亲是几个儿女中读书最少、吃苦最多的一个。
母亲从来不因家里缺钱少衣为难过我和妹,竭力让我们读书,就是希望我们这辈走出农村,做一个城里人。简单的愿望,却成了母亲几十年来任劳任怨的源动力。
2、煮好了面条,你却不在家
母亲疼儿女,只在心里疼。我的生日,母亲一直都记得,而母亲的生日,我常常忘记。
有一次在外出差,忙累了一天倒在宾馆的床上就睡,这时信息滴滴响了起来,是父亲发过来的:“儿子,今天是你的生日,你妈说平时在家里总会煎上两个鸡蛋,下一碗面给你吃。今天下了面,你却不在家。”没有蜡烛,没有生日快乐,没有蛋糕,没有许愿,只有母亲瘦小的影子在我湿润的眼睛里打转。
父亲豪爽,朋友很多,家里经常一屋子的人。不管谁来母亲总是热情接待。很多次家里的饭早吃过了,母亲又忙着去备菜,再做一顿。次数多了,母亲有意见,也只对父亲说,从不给人脸色看。
朋友多了,有些是走动了几十年的,有些是场面上的,来了一次就再也没出现过。记得有位是父亲朋友的朋友,找到了父亲说有笔生意要做,手上缺钱,能不能借点。父亲一向大方,又是朋友的朋友,自然放心的借给了他。谁知,这一去,就没有回。数目不多,却让父亲很自责,看错了朋友。换了旁人,少不了要大吵,而母亲,却只是劝父亲算了,下次记得看清人就是了。有了母亲默默支持,父亲又高高兴兴交起了朋友。
母亲对待我们也是如此,做错了事,认错,不再犯。如果错了却不承认,母亲就会恼,却从不打我们,要我们自己想清楚。小到一个杯子弄碎,大到把人得罪,母亲都有办法让我们认识到错,而母亲自己,私下忙着收拾碎杯子,拉下面子去把人家请回来,陪礼道歉。
3、日子在一天天中把母亲磨老
母亲因劳成疾,过了四十,病痛就开始折磨母亲,已经整整十年。看过母亲刚结婚时的照片,脸色红润,眼睛有神,气色很好。
去年在家过年,陪母亲一起去买东西,来时特意说风大,抱着母亲走。隔了厚厚的棉衣,仍能感觉到母亲硬邦邦的骨头,而我就是向这把骨头施压最多、最重的人。每次回家,总劝母亲少做点事,少种点田。而母亲总是说,在家里也没什么事,又不打牌,怎么坐得住?
母亲操持着这个家,日子再难过也好,手上再宽裕也好,总会精打细算,把日子过得顺顺畅畅。日子在一天天中把母亲磨老,不因母亲做过善事,助过邻里而丝毫手软。
老了的母亲挂念远在中山打工的我们,接到我和妹的电话总是特别高兴,像儿时的我被允许玩弹弓一般。母亲在电话里跟我说家里的谷子碰了雨水,比往年少收了千把斤;说家里的黑子(我家小狗的名字)又长高了,见着生人就叫;说父亲今天又喝酒了,碰上了二十几年未见的高中同学;说每天晚上都看湖南卫视,那个什么“芈月传”都放到二十多集了;听着这些,我心里暖暖的。
之前,母亲总是催着我们把电话挂了,说长途太贵。
4、从母子成为朋友这条路,走了整整二十五年
我成年了,母亲老了;等到母亲把我当朋友般什么都跟我说时,才发现从母子到成为朋友这条路,我已经走了整整二十五年。
这二十五年,让我从一个婴儿长成为人夫的男人;让母亲从一个俊俏的姑娘成了满脸皱纹的老人。这一路,母亲扶了我一程又一程,让一颗漂泊在外的心,永远找得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