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听了两天教育叙事演讲,然后终于在今天我也演讲了,任务结束,一身轻松,但是这不是结束,这应该是是开始。
第一天的演讲队伍是高三年级组,随机抽取两个题目,20分钟准备,三到五分钟演讲,他们事先完全不知道题目,但是从第一个人开始就是有故事、有细节、有成长、有升华,我们底下坐着的观众都忍不住感叹,好厉害啊!而且几乎个个都这么厉害,所以这一刻我相信高三真的是太能磨砺人了,而可以上高三的年轻人也真的都是一群有心人,因为有心,所以留意到了那么多细节,因为有心,所以关注到了那么多学生,因为有心,所以他们也都找到了方法去解决学生形形色色的问题。
所以我的第一个收获是:做一个有心人。
第二天的演讲队伍是高二年级组,赛制相同,我们发现题目也是相同的,所以在听的同时,大家也开始想我可以说什么?我可以说什么呢?我好像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女老师。在这一场的最后是一位资深老师的点评,她说,教育叙事是什么呢?既然是叙事,那就一定有故事,要有真实体验,要有对话、场景,这些都要平时留心,有心才会留痕;但教育叙事又不仅仅是叙事,讲故事是因为它让我们悟到了真谛,这又需要我们理性阐释。所以做好教育叙事演讲主要要做好四点:精挑选、抓细节、辟蹊径和扣心弦。
这一次我知道了什么是好的教育叙事演讲。
隔天就是高一年级的演讲比赛。我该说点什么呢?是难忘的一节课?好像没有特别难忘的课堂。是阅读、反思、观课、教学大赛、团队协作助我成长?我好像一直在阅读,可以我有什么收获,它有给我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么?好像并没有。突然想起来中学的时候看过的一个新闻,有一个男生看了超多的书籍但是却一事无成,因为他只是看,却并没有什么输出。而自己也是,看的过程当然是舒畅的,看的时候也经常会有茅塞顿开之感,但是之后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变化,想要说给别人听的时候那个什么什么却说不清楚其实和不知道有什么区别呢?还有一些时候你知道了你去做的时候还会遇到新的问题,并不是看过问题就解决了。阅读不行,别的呢?我还是没有故事。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1.平时不够留心;2.上课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掉,自己很可能错过了一些成长的机会;3.那些问题解决掉是进步的阶梯,解决不掉就是拦路虎,还会打击教学自信。
还有几个题目分别是我心目中的教研活动、我理想中的教研团队、我和学生的一次谈话、如何利用周测夯实学生基础、如何帮助高一新生度过适应期和一次班会等内容。最后我选到题目是我心目中的教研团队,虽然前面其实有一天的时间准备,但是磨磨唧唧总觉得不会总在拖延,所以最后其实是抽到题目之后才开始准备。场面比想象中好,说话比较流畅,没有过于紧张,算是完成了,但是缺少细节,缺少故事,没有亮点。我心目中的教研活动当然不能对目前的教研进行批判,但是也不应该是笼统的赞美,其实应该选一次印象深刻有意义的教研活动,然后说,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教研活动,我希望这样的活动可以多多进行,成为常态会更好。
结束之后开始听高一的同事们演讲,有些入职只有几个月,但是都说出了深度,说出了细节,感觉特别真实,反而让人印象深刻。最后一位同事上来的时候拿了一个日晷模型,是早上学生参加科技节的作品,她讲了早上校长和学生们围绕作品的谈话和这个作品的制作改进过程,让我印象深刻。一开始这个日晷制作非常粗糙,她让学生改进之后依然很差,她把学生叫来办公室,并不是一味的批评,而是说作品太粗糙了,你知道什么是日晷么?我给你们两个选择,一个是现在拿上你们的作品走,退出这次评选,一个是我们现在一起来了解什么是日晷,应该怎么制作,我们一起来改进它,你们自己选择。学生最后选择了改进它,当第二天学生拿来作品的时候,队伍里多了一个女生,而作品变得非常精美,她问你们怎么做到这么好的,男生说我们不会画,请了这个女生来帮我们画图。老师拿给其他老师看,其他老师很肯定的说,一等奖。所以,这个本来准备拿三等奖的作品最后拿到了一等奖并且小组代表在校长面前做了介绍和交流。
这个故事给我的感触是不要糊弄,不要得过且过,担心作品少,也不要害怕得罪学生,要展现出魄力,有态度,又愿意帮助学生一起成长,这才是最好的样子。
比赛最后依然有一位资深男语文老师做了总结,一个是关于赛前准备,一个是比赛呈现。关于赛前准备,就提到可以一事多用,所以最后虽然有12个题目,但是其实准备三四个案例就足够,另一方面演讲除了七分讲还有三分演,而真实就最可以打动人。
最后放一句今天才读到的培根的话:“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做一个有心人,多观察,做反思,多总结,多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