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之害羞
之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人们有时候会利用他人来抬高自己,与之相反的是,害羞的人会担心他人贬低自己。
说起害羞,很多人都不陌生,无论是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不敢有眼神接触,脸红、心跳加速,还是相熟的同时突然对你表现出好感后你的躲避等等都可以解读为害羞,本章主要时解读害羞在两种思维中的不同表现。
害羞会阻碍交友或者恋爱关系的发展,我曾经就不止一次听闺蜜说,好不容易男神约我吃饭了,可整个饭局我都没有敢怎么看他的脸,临走时,也只是淡淡地说了句:谢谢。突然好恨我自己,这么好的机会云云。
其实,闺蜜是一个很优秀的人,面对如此难得的机会,却没有表现好自己,实在可惜,说到这里,相信聪明的你已经发现了,害羞实在不是一个好的行为,哦,不,准确的说应该时一直害羞这个行为并不好。
我们一直说,人时存在不同的思维模式的,那关于害羞,两种思维模式的人,会有什么表现差异呢?
大佬Jennifer Bill曾经做过实验,将人群通过测量思维模式、评估害羞程度,然后进行分组,在之后的实验中发现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更容易害羞,更多的表现出害怕冒险。
我们接着看实验,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在缓解了几分钟(也就是初始尴尬期)之后,能够表现出更好的社交技巧,他们把这次社交当成锻炼自己的机会,拥抱挑战。
两种思维模式带来的结果是成长型思维者在之后的社交中越来越不害羞,更能表现出自己优秀的一面,而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则会继续做出一些尴尬的举动,比如直接表现的很高冷、不敢看对方、甚至闭口不谈等等。
经过本章的学习,想来,曾经的我也是拥有固定型思维的社交者,上学的时候表现在害怕分班,害怕认识新同学,因为害羞跟新同学打招呼导致一直到大学也没有几个要好的朋友。
深受其害的还有恋爱观,上学开始父母就跟我强调,不要跟男孩子走的太近,作为乖乖女的我,真的不怎么接触男生,即使在偶尔有机会接触时也是典型固定型思维者的行为表现: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语速变快、快速结束谈话等。
甚至一度我以为我不会谈恋爱,更没有想过一个择偶的标准以至于田先森出现在我的视野中时,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他。
这些是我教育体系的缺失,虽然遗憾但不后悔,幸好现在的我,正在逐步向成长型思维过度。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