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发现,与步入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沟通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情。如果家长掌握一些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小秘诀,就可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秘诀一:用“理解尊重”代替“参与干涉”
青春期的孩子具有自主性和闭锁性的特点,他们追求自由、渴望独立,有自己的“小秘密”,不喜欢家长干涉过多,而内心又期待家长的理解。因而家长要发现孩子的成长变化,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想法、决定、选择,慢慢从孩子的世界得体地“退出”,减少对他们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干涉,给予孩子更多的试错机会和成长空间。
秘诀二:用“共情感受”代替“忽略情绪”
有家长可能会疑惑,自己已经耐心在和孩子交流了,为什么说两句他们就不理自己了呢?例如孩子因误会被好朋友嘲笑,如果您说“没关系,过两天就好了”“不行换个朋友吧”,孩子基本上就不会和您再聊下去了。我们习惯性地想让孩子快点好起来,把自己的道理和逻辑强加给孩子,但往往忽略了孩子当下的情绪状态。建议您不妨这么说:“被自己相信并视为朋友的人嘲笑实在太糟糕了,难怪你这么难受。”关注和在意孩子的感受,让孩子知道我们是理解他的,这样更容易贴近孩子的内心。
秘诀三:用“描述问题”代替“评价职责”
当我们共情孩子的感受后,不要急于对孩子的观点和看法给出评判,例如“你交的朋友不行啊”“这件事情听起来你们两个都有错啊,要是你不……,人家也不会……”这会让孩子觉得你在指责他,也会激化情绪。我们可以说:“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你是……做的,他是……做的。”用事实描述来引导孩子反思与判断,以中立的态度促成孩子的自我成长。
秘诀四:用“共同商量”代替“帮助解决”
家长总喜欢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出建议,希望帮助孩子快速解决问题,然而孩子却不太领情,觉得家长什么都不懂。例如“要不你先道个歉,你俩很快就能和好”“我觉得某某同学不错,你和他做朋友吧”,孩子肯定会反驳“凭什么我先道歉”“你咋知道某某不错”。我们不如和孩子一起讨论“什么样的友谊是好的”,问问孩子“你觉得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在支持孩子想法的同时,为他们把好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