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似乎从很小的时候,我便开始了独自背着行囊出门远行,一次又一次。
第一次远一些的出门,是初一的开学。作为住校生,刚刚12岁的我,决定独自骑着自行车带着被褥和书本,去往几公里之外的镇中学。
妈妈帮我把被褥扎在自行车后座,结结实实的堆成一座小山之后再捆上一星期内需要换洗的衣服,前面车把上是一周的炒咸菜和书包。一遍一遍的来回检查有没有落下什么东西,絮絮叨叨的。
我有些烦了,“妈,知道了!你烦不烦啊?”
妈妈一下子愣住了,我见状赶紧说:“好的,妈妈,我长大了,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妈妈貌似也觉得不好意思,不再絮叨了 。
正是初秋,天气渐凉,玉米已经长的很高了,上学的那条路只有几公里,对于尚年幼的我们却显得那么遥远。从此每周一次的休假,家变成了周末旅馆似的存在。回的时候带一堆作业,临走的时候带走一周的粮食和衣服。
二
自从踏进一直心向往之的县城的高中,也就开启了3年的月周生活,是的,每个月才能回到家过个周末。
每次放学休假都要搭长途,前后总要花个把小时才能进入久违的家门口。父母为了通讯方便,专门装了电话机。每次回家之前,总是尽量想办法先打个电话说一声,以便可以吃到父母提前准备的饭菜。
而每次离开到了学校第一件事,就是先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平安,妈妈絮絮叨叨说的最多的,依然是平平安安的,好好学习,有什么需要给家里打电话。
有一次休周末回到家里,不巧那几天妈妈跟姐妹出去旅游了,直到爸爸送我回校的时候依然没有回来,心里想着这次是肯定见不到妈妈了,终于控制不住的眼泪就掉了下来。这事后来被妈妈知道了,从那以后妈妈就没怎么出过远门。
好久我都因为这件事自己控制不住的小情绪感到内疚,又深深的感动着妈妈的守候。妈妈却甘愿像以前一样,等我回家,每次要我报平安。
三
再后来,我又去了省城上学。虽然只有几个小时的车程,但是回家的次数也是大大的减少了。
接着,就是第一次在外地过中秋、过生日,过其他不再有她们参与的节日,慢慢的,电话里的话题也开始变少了,但是有一个话题从来必不可少,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期望,就是我能够平安。
也就是从现在离开家去省城上学,家乡于我,只有冬夏,再无春秋。
四
工作了,因为长期在外,自然很多事情必须首先自己面对,不得不逼着自己独立,强大,很多事情自己拿主意。而自己力主做的,便是让家里人放心,让自己平安。
时不时的做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尽量不去危险和复杂的地方,晚上早点回家,不跟人起争执,为了让家里人能第一时间找到自己,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
一直认为,保全自己平安是背井离乡的我们对家人的最基本的义务。万水千山之外的话筒旁边,父母每天唯一关注的便是有没有好好吃饭,一旦落实,便觉得心里很安稳。在他们看来,饭吃好了人就会平安。在他们看来,没有比我的健康和快乐更重要的事情,至于其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也许对于家乡的父母来讲,出门在外的我们就是那长线尽头的风筝,那长长的风筝线只要能及时传达回来你的平安信息,即使飞得再高再远,只要没有失联,他们便也心安了。
独自一人在外的时候,唯有好好照顾自己,才能更潇洒而坚定的去面对其他所有难题。而我也终于明白,并不是所有人都习惯把爱放在嘴边,有些爱,看似难以启齿,却蕴藏着无限深情,一句“平安”,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