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量早起反思。日记写于27日早晨。
晚间看了一会儿书籍,懒惰的大脑无意间刷了微博。然后刷起了视频,时间一晃而过就到了晚间12点。索性将反思的日记在次日的早晨完成好了。
看了一会儿书籍后,意志力没有抵抗住段子的乐趣,刷了很久的视频。睡觉前看了一个视频《你怎样才能不劳而获》。
视频中主要讲了锚地、以及锚定效率的应用。
什么是锚定?锚定是指人们倾向于把对将来的估计和已采用过的估计联系起来,同时易受他人建议的影响。当人们对某件事的好坏做估测的时候,其实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好与坏,一切都是相对的,关键看你如何定位基点。基点定位就像一只锚一样,它定了,评价体系也就定了,好坏也就评定出来了。锚定效应--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
如果有人问你干地的年龄是否大于115岁,那么你的答案肯定是小于115,如果问题是干地的年龄是否大于35岁,那么你的答案肯定是大于35岁。此时就发生了锚定效应。
反思:
最近在记录反思、写文章。在写看书学习的时候总有一种要多学习,多学习一些概念、多看几页书的感觉。然而这种学习就完全是低效率的勤奋。这种勤奋是需要强大意志力去完成的。成甲在视频中提到,能否找到一种、或者说是否存在另一种的学习道路。学习不是一种头悬梁、锥刺股的痛苦过程,而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快乐的方式。在学习中找到这种临界知识。所谓临界知识就是如锚定这种知识,能够对你生活产生较大影响,甚至带来全新认知的效果的知识。那这种学习知识的状态是否还是如以前一样多看点概念、多学习基本知识。不是,当你学习了这些知识后,你应该从多角度、多维度是思考、这些知识是可以怎样运用到你的生活工作中。然后在运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你还会发现知识的边界在哪里?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这就给学习带了反馈,低效率的学习状态就会有所改善,这样的知识的学习是否就是一种快乐的体验?
回想到锚定效应在以前工作中的应用。
上一家工作中,有一次和老板聊天。在聊天过程中,我就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什么时候员工的工资能够达到1万。其实员工的工资是多少,并没有一个完全的标准。这里就是一个锚定效应的运用,给老板一个叫高的锚定值,在随后的一年工作中,老板很快给我的工资加到了8.5,再加上年终什么的。当然这是后话,我现在已经离开了那家。重点是在以前运用了锚定的知识而不知,在以后的生活中如何更好的运用所学的知识。
还有一个例子,在谈女朋友的时候。当我给别人的锚定值是一个较低值得时候,在偶尔的时候,给出一个惊喜,远超对方预期的行为或者期待。这也是能够很好运用锚定效应的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在某个日子安排的是一起吃饭,然后你确意外的送上大捧鲜花。回想自己,为何当初没有了解这些。更好的运用到生活中,这样的学习才是一种快乐的过程。
锚定效应除了谈薪资、谈女朋友、谈判等,还有那些是应用在生活中的?
另外,锚定的知识边界在哪里?哪些事情是不能通过锚定效应很好的处理的?
有意地“为对方着想”的策略也许是地址锚定效应的好方法,他否定了能产生这些效应的带有偏见的想法。
在启发效应下,你的思想和行为也许会被完全不曾留意的刺激所影响,甚至会被你完全没有意识到的刺激所影响,切这种影响比我们了解或想象的要大。锚定效应也以相似的方式威胁着你,所以当任何一个公开谈判的数字都对你有锚定效应,如果概率大,你应该抵制改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