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叫《逆向管理》。
本书作者埃米尼亚·伊贝拉被誉为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之一,任教于哈佛商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等世界顶尖商学院。伊贝拉教授多年潜心研究领导力相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要实现职业生涯发展,应当建立起“先行动、后思考”的领导者理念。这不仅适用于新晋领导者,也适用于想要在职场上做出一番成绩的普通人。
下面,我们向大家介绍如何用书中的方法避免三大职业陷阱:能力者陷阱、人际交往陷阱和“真我”陷阱。
①
『能力者陷阱』
我们常会发现,业务最好的员工不见得会被提拔;事必躬亲的技术型领导也很容易进入瓶颈期。此刻,他们很可能掉入了“能力者陷阱”,即业务能力很强的人被自己的擅长工作牵制了全部精力而无暇他顾。
这是因为我们做擅长的工作往往会带来丰厚的回报,就越擅长越喜欢做,会越做越擅长,积累的经验也就越丰富。这样一来,我们会把精力集中在单一的事情上,忽略了周遭事物的变化。就像一个报刊新闻记者,如果只把精力放在最擅长的新闻报道写作上,而忽视了大环境的变化,在新媒体崛起的时候就容易措手不及而丧失转型的机会。
要跳出能力者陷阱,最重要的是积极接受相关行业的讯息、了解社会的变化、结交更多有用的人脉,确保自己“擅长的事”不与时代脱节。要掌握全新资讯,一方面可以关注专业新闻网站、学术研究,另一方面要积极结交更多不同行业的朋友,互通有无。在这里,“先行动后思考”意味着,先了解尽可能多的资讯,再进行分析判断、整理吸收。
②
『 人际交往陷阱』
在结交新朋友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陷入人际交往陷阱,即全凭本能的“自恋与懒惰”。社会学研究显示,影响选择新伙伴的第一因素是“与我相似”,第二因素是“和我地理位置相近”。
不信?回忆一下,你有多少朋友是“聊得来的同学或者同事”?即使作为面试官面试新员工时,人们也很容易被老乡、校友、甚至相似的爱好所左右。如果我们只和相似或离得近的人交朋友,交际圈就会日渐狭窄,视野也会变得局限。
对此,伊贝拉教授建议将身边的人际关系分为三个不同面向,分别是运营关系、个人关系和战略关系,然后进行人际关系的综合扩展提升。
001 运营关系:组织内部的关系,如上司、下属、关系密切的供应商和客户等。优良的经营关系可靠性强,能帮我们顺利完成日常的工作,但很难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002 个人关系:朋友、家人、校友、老乡等等。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扩展个人关系,比如参加健身俱乐部、兴趣小组、读书小组等。良好的个人关系能给予我们心理慰藉、帮助个人成长、拓展我们的视野。
003 战略关系:指在未来职业发展道路上可能有重大帮助的关系。这一层面的关系往往来自于运营关系和个人关系的提升和交集。比如,你和一位很有能力的客户变成朋友,这份友谊也许能帮你了解更多客户需求,提供更多资源。再比如你想有个职位上的提升,做猎头的朋友就能给你更多的资源。
别忘了,“先行动后思考”。要克服人际交往陷阱,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就积极提升运营关系亲密度、扩展个人关系网、强化战略关系,等到有需要时才能及时获得帮助。
③
『“真我”陷阱』
在克服人际交往陷阱的过程中,我们会有个普遍的疑问:“如果要提升关系亲密度,是不是意味着我要曲意逢迎?随时改变的我还是‘我’吗?”
而当我们走上管理岗位时,也同样面临着重大改变。比如以前喜欢单打独斗,现在要讲究团队配合;以前喜欢事必躬亲,现在要调配下属完成;以前可以只做后台工作,现在必须要和客户、其他部门打交道……坚持过去的习惯就无法适应新环境;如果完全按新规则来,又似乎是在“丧失自我”。
到底应该坚持自己还是随波逐流?当你不断产生这个疑问时,你就陷入了“真我”陷阱。会产生这种拧巴的感觉,常因为我们身处的环境变了,但自我认知还没有跟上。我们所认为的“最真实的自己”,只是“适应旧环境的自己”。
要解决这种“拧巴”,最好的办法是“从外向内”进行改变。即,我们先了解最适应新环境的想法和做法,再要求自己照此去想去做,在行动的过程中适应环境的变化。比如刚当上部门领导,看见下属做不好某事,一定要克服“我自己来更快”的心理,引导下属去不断完善、进步。磨下属更是磨自己,最终磨出自己的“领导者心态”。
好了,面对能力者陷阱、人际交往陷阱、“真我”陷阱这三大职业陷阱,我们都可以采用“先行动后思考”的模式一一“跳开”,你学会了吗?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记得给我们点赞鼓励哦。
参考书目:《逆向管理——先行动后思考》 [美] 作者 埃米尼亚·伊贝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