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底层逻辑?
有关于这个话题其实不管是从生理学上、从科学上、心理学上、还是从哲学上,都已经给出了很多详细和具体的研究结论了。
人的思考流程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每当一个人接收到外界给我们信息的时候,这个可以简称为输入信息,信息输入我们的头脑之后,我们的头脑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之后再输出去,输出去的方式有可能表现在说出去的话、做出的对策,或者是执行的行为。那么我们对信息进入大脑之后,是怎样处理这个信息的呢?
可以分成为两个维度来解释这个信息的处理过程:第1个维度就是感性思维,第2个维度就是理性思维,当一个信息进入我们大脑的时候,首先大脑会调出感性思维来判断和处理这个信息,而这就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第1个方面是大脑里面的感性是受到我们的情绪所影响的,如果我们当时个人的情绪是兴奋快乐的,那么我们调出来的感性思维也是比较积极的,那么对信息的处理就会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处理方式,如果我们的头脑是害怕或生气愤怒的,那么我们调出来的感性也同样是消极的,那么对信息的处理就比较消极,这样信息经过我们感性的思维维度渲染一遍之后,再调出理性的思维来分析,这时候我们的就会失去了客观的分析能力。
比如说你今天是被老板批评了一顿,或者是生意谈崩了,然后你开着车回家的时候,你一肚子气,这时候后面有人响你喇叭,或者是超你车的时候,你这时候心情就会非常愤怒,你就会想着去超他车或者是骂他,或者是还可能开车去撞他,为什么呢?因为本来他响你喇叭这件事情,这个事是一件客观的事情,从理智上来分析,有可能是你开的慢了挡到别人的道,也有可能是后面那个人有急事,他需要赶着去哪个地方,这是一件很普通很客观的事情,但是因为这件事情进入你大脑的时候,第一时间就受到你原有感性思维的影响,所以你做出了不理智的行为。
再如果你今天是吃饱饭没事开着车在外面兜风,心情非常好,同样有人在后面响你喇叭或者超你车,这时候你会觉得说,那就让他过吧,你一点也不会觉得生气,而大脑会自动觉得那个人肯定是有急事,就让他先过吧,所以说,本来一件事情从客观环境来说都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经过我们的大脑处理之后,输出的行为却是截然不同了,这就是因为经过了我们感性的思维渲染了这件事情,在我们大脑里面已经变了。
第2种情况是一件事情遇到了一个难题,这个难题进入大脑的时候,大脑是需要调用资源去对这件困难的事情进行处理,那么一件困难的事情进入我们大脑的时候,感性思维调出来应付这件事的时候,他就会感到害怕恐惧或者是沮丧,然后经过感性的这一个渲染之后,我们在调用理性的思维出来处理这件事情,我们就会倍感压力,或者是有可能经过感性的分析之后直接逃避,连理性的思维都调用不出来,无法理性处理这件事情。
有一个伟人说过一句话,逃避困难其实是抄一条近路更快去见它而已,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客观环境上面客观的困难和事情,并不会因为我们头脑大脑里面的感性思维对他的宣传而变得容易或者是更困难,他从来都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当大脑处理事情的时候,我们想办法尽量的降低这个感性思维,对事情的加工处理和渲染,或者是有可能屏蔽我们感性思维对事情的过滤,直接调用理性的思维出来分析这种这个事情,那么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非常客观非常具有批判性思维,同时也会容易得多。
有一句话说,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其实说的就是,这个敌人就是这个感性思维,我们的敌人就是这个感性思维。我们一个人可以分成为了两个人,一个是感性的我,一个是理性的我,那么我们想要打倒和超越的就是这个感性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