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寒,连续下了两天中雨了,感觉有一丝丝寒意。想着中午若是喝一碗热乎乎的手擀面一定是暖和舒服的。
正好前几天去看老妈时我侄女给做的手擀面,感觉有一种麦香味,还有一种家的味道,现在想来还是余味无穷。
可是自从去县中上初中后,几乎就没有做过这类家务活。参加工作组成家庭以后,基本上都是买买买。不过小时候经常见老妈做手擀面,想来应该是非常简单的。
说干就干,盆里放两小碗白面,加水和面,三下五除二就和好了,然后直接开始擀面,刚开始还好,擀了一会儿就出现圆不圆方不方了,自己还安慰自己,形状不规整没有关系的,能吃就行了。继续擀面,过了一会儿再看,哎呀!不能再擀了,出现了四边厚中间薄的跟透明胶似的了,都快破了。
只能到此打住,那就折面开始切面吧!再看切下来的面条怎么都沾到一起了呢?不像妈妈擀的面条啊?心里很是郁闷,也只能加点薄面将就着抖搂开吧!
没等着煮面就赶紧去问度娘了。原来我犯了好几个错误。
首先是和面之前加一个鸡蛋和一点盐,这是为了增加面的筋性,而我既没有加盐更没有放鸡蛋。
第二就是应该把面和的硬一些,那就要少加水,分多次少量添加水量,当用筷子把面搅拌成面絮絮时,用手一攥能成面蛋蛋就不能再加水了。且和好面之后不能立即擀面,应该醒面半小时,中间还要再把面揉两次。而我是加水又多,和的面又比较软,之后也没有醒面,直接开始擀面。
第三个错误就是再擀的过程中,应该是两手从擀面杖的两边往中间移动,这样面饼受力均匀,整张面饼才会薄厚一致。而我的手就是随意移动,导致面饼跟地中海似的,四边厚而中间薄。
通过这个生活中的小事儿,就可以看出,看似非常简单的事情,实际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做任何事哪怕再小再简单,里面也是有技巧的。这就需要做事之前多问多查资料考虑周全,才不至于像我似的弄成一坨坨面疙瘩了。
既然成了一坨坨面疙瘩了,那就得接受现实,再郁闷再着急也是于事无补的。那就放平心态,开开心心的吃一顿热热乎乎的面疙瘩吧!毕竟是自己的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