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對話的空間與頻率

今天,和兒子騎單車

從高樹到茂林國家風景區

來回大約二十幾公里

在茂林國家風景區那裡的山路

真得不簡單

采奕完成了

我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和感動

高興采奕沒有放棄的又完成了一段路程

感動著自己可以這樣的陪著兒子…..


其實今天的過程,有很多的高低起伏的情節

帶兒子上路

我的方式是讓兒子騎前面

我在後面

一來是可以隨時叮嚀因為一時分心而騎到馬路中間的兒子

一來是讓後面來的汽車可以先看到我(心裡有種如果後面有車來,爸爸就會先幫孩子擋著的豪氣)

上坡 我鼓勵著孩子

說:「很好,就是這樣,辛苦,但會往前走!」

說:「累了,休息很好,騎車要學習調節自己的體力」

說:「不要這麼快放棄,前面一點點當做目標,把他完成」

說:「不要開玩笑了,不是才剛休息過,加油!」


下坡 提醒著孩子

說:「不要太快,調整到自己不會感到害怕的速度就可以」

說:「遇到轉彎處、地上有小石頭的路面,就要慢下來」

說:「不要一邊騎車,一邊挖鼻孔,身體都失去平衡了」

說:「好美的風景,在這裡呼吸到的空氣,讓人覺得幸福」





帶兒子上路

有好多豐富的想法

因為不想用「說教」的方式交給兒子

所以單車成為我跟兒子「通話」的新形式

我帶孩子去騎單車

是想挪些時間多陪陪兒子(不要老是陪別人的孩子,但自己孩子卻分不到時間)

是想讓兒子可以開始經驗「靠自己身體」旅行的感覺

是想讓平時很少見到「吃苦耐勞、堅忍付出」的兒子

有機會為自己喜愛的事情經驗「付出、忍受、享受」的歷程

是想讓孩子知道老爸在享受什麼樣的休閒運動


所以,從幾個月前開始

就為了長途的旅行做準備

從家裡附近的公園

愛河單車道

旗津的濱海單車道

澄清湖外圍高高低低的環湖步道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單車道

仁美鳳梨山上的山路

由近到遠

由平路到山路

在有層次的安排下

采奕真得一一做到了


常常可以看到采奕完成一個路程後

回家跟媽媽說話的發亮眼神

可以看到采奕完成一個山路大上坡後跟我說:「我覺得自己沒有很厲害」(但眼神很有自信)。

我問:「那你覺得自己要怎樣才厲害」。

他才說:「其實剛剛那個上坡真得很難騎耶~」。

我說:「對呀!我也覺得」(這小子開始會拐彎抹角的要鼓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