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可见,卖比买难把握,需要更高的道行。
但是,既然把买卖比喻成徒弟和师傅,就说明投资和手艺活差不多,只要你给足时间、潜心琢磨,就一定能不断升级,最终可以具备一定的功力!
今天就来梳理一下我在卖出基金这一手艺上的打磨过程。
基金的卖出最基本的前提是必须盈利,这么多年,在基金投资上我完全做到了这一点,从未割过肉,即便是个别基金买时遇到了高点,后期遇到下跌也会用补仓的方式摊低成本,耐心持有到盈利后再卖出。
但是到底盈利多少卖出才合适呢?
卖早了,后期大涨时就踏空了,是实实在在的损失;卖晚了,到涨的利润胡产生回撤,再加上幻想回到高点再卖出,结果盈利逐渐较少,最后赌气就不卖了,不得不等待下一个波峰出现。
1.凭着感觉卖
我是从2007年那个牛市开始正式投资基金的,因为入市时机不对,导致基金净值很快达到最高点,然后开始下滑,因为总收益实在太少,所以没有卖出。
没卖出的结果就是眼看着资产不断缩水,在2009年后不得不断断续续的定投补仓,直至2014年才获得正收益,达到5%的收益率后赶紧卖出。整整五年的时间才获得如此收益,太浪费时间了。
没办法,那时我对基金的认知不够,就得为此买单。
那一次卖出后,我根据这五年的经验开始基金定投,买了金融地产、医疗健康、消费等指数基金。
但并不是一次买入很多种,都是看某一种在当时已经没什么人气时开始投入,当收益率达到15%以上时就感觉这只基金已经不便宜了,所以赶紧卖掉,然后转投另一种指数基金。
不管怎么说,如此下来收益肯定是跑赢银行存款的,自己心里对卖出基金也算有了点儿谱,但现在想想也仅仅是凭感觉来判断基金是贵还是便宜。
2.学会参考收益率和估值
由于一直关注基金投资,所以注意到一篇文章里提到的基金定投公众号,关注后我对基金投资的认识开始升级,对何时卖出基金更有谱了。
这个公众号里的文章提到卖出基金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当收益率超过30%,另一种是基金高估或极高估。
看到没,收益率超过30%才考虑收网,天哪,在此之前,我的基金收益率只有一个懒得理的小账户上才达到过40%多,绝大多数都是见好就收了。
回头翻看我卖过的几只基金,确实是在我卖出后又涨了很多,说明我以前都卖早了,可惜了把握得那么好的买入时机和长期持有。
关于基金的估值我目前没有钻研过,但我会参考一些公众号或者基金公司给出的估值判断。
认知决定收益,这话我这两年深有体会。
最让我追悔莫及的是创业板基金,我定投了近三年,但是在达到10%左右的收益时就卖掉了,就因为它涨了一段又有些下跌,我担心坐过山车。那时我根本不懂估值,更没有要达到30%收益的目标,只参考它是近期高点,现在看来我仅仅卖在了它的净值刚起飞时。
2019年下半年我新定投了几只基金,在收益达到20%多时候都有过卖出的想法,但是看到估值仅仅达到了正常,远没有到高估,收益也没有达到30%就坚持拿着。结果到目前为止,有60%以上的基金收益率都超过了30%,最高的一只目前达到了90%多。
前几天我选择卖出了几只基金,是综合了收益率和估值两个因素,那几只基金都到了高估状态,而且收益率都已经达到40%——70%。
我关注的这个基金定投公众号作者已经有20几年的投资经验,都是真金白银的投入,还写过几本这方面的专著,可谓基金定投专家,跟着专家学习,我在基金卖出上才吃到了投资的大肉,真的好香甜!
3.分批卖与新高不卖
我前面提到的都是等基金净值一路飙升后一次性卖出,但是在跟踪基金达人的投资行为后,我发现基金不仅可以定投,也可以定出。
最近一段一些基金陆续达到高估,我关注的基金定投公众号开始卖出高估的两只基金,但他是每周卖出该基金的10%,而不是像我那样一次性卖出。随着最近上证指数的不断上涨,他卖出的基金净值也越来越高,这样分批卖的好处是基金后期的上涨收益还能享受到一部分。
采取这样分批卖的还有一位基金达人,我是在19年底关注到他的微博,他也是有些10几年基金投资经验,但不是定投,而是有着更复杂的投资系统。每一种类的基金他会选择买几份,每当基金达到高估时会分批一份份的卖出,中间间隔的时间不定。
他对分批卖出的解释是既保住一部分利润,让心里踏实,又不至于后面因市场继续上涨而踏空。
我参考这两位大V的做法,对我的几只基金也是这样的卖法,果然心里很舒服,跌了不害怕,涨了也开心。
这个基金达人有一个卖出理论:新高不卖。这真是颠覆了我的认知,以前我都是战战兢兢地在基金净值达到近期高点或者历史高点赶紧出手,而人家却是坚定的继续持有,直到出现下降拐点再分批卖出。
他对此的解释是新高出现后可能还会更高,比如美国的股市这些年一直在创新高。尤其是我们国家经济持续向好,估值不能仅仅参考历史。
目前,我的基金里还没有达到历史新高的,不过反思我卖过的一只医药基金,虽然卖时收益率达到预期,但是因为疫情医药基金持续上涨,我仅仅卖在现在净值的半山腰,而这个基金达人的医药健康类基金还留好几份没卖出。
可见,新高不卖是有道理的。
我决定今后在手中持有的科技、主动基金上也尝试新高不卖的策略,体验一下登上山顶的感觉。
这是我目前在卖出基金上的行动、学习和思考,相比两年前我都有很大的提升,与07年相比那简直就是初中老师和新生儿的差异。
而且,我的收获不仅仅是投资取得越来越好的收益,而是深刻理解了认知可以决定高度。
当然,投资的路上会有很多新情况出现,向高手学习不断提升认知,持续思考与践行才能步步为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