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政和山人
大家晚上好!我是政和山人,感谢先涛老师,让我有机会和大家分享学习《高绩效教练》这本书的心得。
其实我去年就听过樊登老师讲这本书。记得当初听完以后,特别兴奋,一下子爱上了这本书,并成为了樊登读书会会员。现在,让我回到初心,思考一下,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本书。
放弃指导,学当教练
我发现,自己其实是一位“好为人师”的人,这也许和我的职业有关,因为我是一名教师。此外,也许与人性有关——人们需要获得一种”掌控感”和“成就感”,也许在指导别人的时候比较容易获得。
然而,“好为人师”,喜欢给别人指导意见的人,往往在现实生活中会受挫,那就是你认为自己好心好意给人出主意,别人却不买账。当你很热心地给孩子、老公、朋友提建议的时候,他们往往并不接受,甚至生你的气。
比如有一次,先生为公司有一笔烂账无法收回而烦恼,我于是建议,你可以如何如何,没想到他十分生气,说是你不过是一个从学校到学校的老师,你懂啥做生意的事呀?别老把自己当根葱,瞎指挥!当时我还没听《高绩效教练》这本书,我觉得这人特别不可理喻:人家好心好意为你出主意,怎么就得罪你了?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其实,当时自己觉得给对方出主意是一种情感上的支持,是“好心好意”。听了这本书后,我才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了——在对方看来,你不仅在不懂不要装懂,而且还带有指责别人的意味。
今后,时时提醒自己:放弃指导,学当教练吧!
在工作中的运用
我在学校负责教科研工作,我发现,运用GROW模型提问,对于引导老师们研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组织大家讨论某个项目的开展,很有帮助,这里,我就不举例了。
在生活中的运用
当然,更多时候是别人主动找你诉说他们遇到的麻烦,需要你做出回应。
最常见的是那些三姑六婆在家庭中遇到的烦杂琐事。尽管是些芝麻绿豆的小事,但如果回应不当,也会将关系弄僵,给生活带来麻烦;回应得好的话,却可以帮到对方。在这个时候,运用“高绩效教练”的*模型,也是很有助益的。
按照*模型去一步步走,相信大家都清楚了。这里,说一说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点,也就是先涛老师强调的,目标包括“找我沟通的目标”和“自己想要解决什么目标”两个选项,两者是不一样的。
首先要弄清楚对方找你沟通的目标,不要自以为是地认定对方的目的是什么什么。
举一个例子:
一位婆婆接到媳妇的一通电话。媳妇在电话里向她控诉丈夫教育女儿时用语恶毒,说女儿现在十分恨她的爸爸。
这位婆婆听了十分抓狂,认为媳妇在她面前骂自己的儿子,而且说自己的孙女恨自己的儿子,这两个人可是她最爱的人!在她听来,媳妇的每一句话都像钢刀一样击中她的心脏。
于是她向自己的女儿哭诉。她觉得媳妇打这通电话的目的是为了气她。
这位女儿问母亲:“您认为嫂子打电话给你的目的就是为了气您吗?有没有可能是其它的目的呢?”妈妈稍微冷静下来,想了想说:“嗯,还可能是向我告你哥的状,希望我出面教训你哥。”“嗯,有可能。还可能有其它的目的吗?”“也可能是听了你哥批评女儿的话,觉得过分,生气,想找个人发泄吧。”
“嗯,有可能。那您可以这样和对方谈:你的心情,我非常能理解,那你打电话给我,也是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吧?我最近听了一本书《高绩效教练》,也许可以帮助你做一个问题的梳理。”然后按GROW模型去提问,帮助她分析。
另外弄清对方“找你沟通的目标”,还可以避免这样的问题:其实对方只是对你发泄一下情感,并非要你指导,你若一本正经地去帮她出主意,反而引发对方的反驳和不满。
有一位叫KT的学友在交流时说:其实高绩效教练的GROW某些方面和心理咨询师的心理辅导类似。通过聆听并引导对方自己诉说,把内心深处承认和不承认的都深挖出来,其实你可以看成什么都没做,但又把问题解决了,还避免被推卸责任,其实每个人原本都是带着目的来诉说的,你无论是否定还是纠正,都不能让对方满意。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以上是本次学习给我带来的新的收获。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