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桂飘香时,喜闻从化区文联刊物《从化文艺》为创建特色小镇增添华彩,特地推出“小镇华章2016年专刊”结集纪念,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激发了许多作者写作题材和创作动力,这是我区文艺工作者最有代表性的创作成果综合展示。
作家王若冰说,一座城市的面孔是她的建筑;一座城市的气质,则表现为一种形而向上的文化形态。特刊以“小镇走笔”为主线,体裁涉及到小说、散文、诗词歌赋和评论等,涵盖小镇上的历史沿革、人文风貌、风土人情以及建设成就。全刊共计约60多篇诗文,50多幅摄影、绘画、书法作品,逾50多位作家作者辛勤笔耕,怀着对文艺事业的执著追求,着力讴歌人们在推动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昂扬进取的奋斗精神,生动呈现出从化这片滋养文学灵气的土地,青山绿水的秀丽景色和恬静宜居的生活,因而显得别具风采!
从化,是一座诗意栖居的城市,更是我们写作的原乡。地域文化对一个作者的创作有着根本的影响,而充满生命活力的文字,是乡土题材所独具的含金量。在此,我们一起翻开散发着浓浓书香的《小镇华章》,共赏佳品,有助于读者加深对作家的认识和对作品的了解程度。
彭声骠的散文《我与从化有个生态之约》,从一位新从化人的视野角度,饱含深情地书写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溯源流溪河源头桂峰山自然保护区、石门森林公园和通天蜡烛山。
"人与大自然之间,似乎有种与生俱来的默契,就像我,冥冥间注定与从化有个生态之约。”作家起句“生态之约”即为点睛之笔,引起读者探究的好奇心。“当我登上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五指山顶,盈满眼帘的是一汪原始的中亚热带绿——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碧绿,是酣绿、醉绿。”好一个“酣绿、醉绿”,散文深邃的意境惹人遐思。
作品行文流畅,如山泉般潺潺流淌,充满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凉意是“从石缝里透出来。”“在石门森林公园散步,清泉像透明的藤蔓,不是从脚下的石缝里爬出,就是从头顶的悬崖上落下。七彩花池像南国一种特有的音乐语言,随时随地演奏花海的浪漫,张开双臂,四季散发芬芳,笑迎五洲宾朋。”“而那些流动着,像笛似琴的泉水,更把生命存活所必需的补品——氧,日复一日地制造出来,使这里的空气,一半是净心的音乐,一半是养心的负离子。”“凝眸葱茏从化,我脑海中闪现这样一幅画:走进幽静的流溪河畔,点起篝火,支起帐篷,皓月当空,聆听虫鸣,对酒当歌,海阔天空地畅谈,这简直是一种诗意的生活。”
彭声骠对比手法运用自如,你看,北回归线穿越的陆地,美洲墨西哥是狭窄的,“撒哈拉大沙漠与鲁普哈利大沙漠”是“生命禁区”,而我们从化却是雨水充足、气候温和的绿洲。同处北回归线,冰火两重天,突出从化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作家的老家在江西井冈山下,因近年过度开发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在从化感受到了一种发自心底的舒坦。这感觉就是有东西在按摩我的喉咙与气管,并小心翼翼地刷去了上面的所有尘粒,然后又轻洒上了几滴天然香水,让我使劲地呼吸着。”“写到这里,我忽然感到手中的笔很沉。因为生怕生态从化的哪一些处子之美,被我埋没在一堆文字里;又唯恐把它写得太美,而招来一些破坏性的灾难。为此,我希望每一个走进从化的人,都能学学普里什文或梭罗,做一名生活中的善待山水者。”“做一名生活中的善待山水者。”这是彭声骠的期许,更是我们热爱生命、热爱从化朋友们共同的心声。
通天蜡烛山上“从化的杜鹃花与众不同,它们非灌木却为乔木”,这点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接着作家又写出了漫山遍野怒放的杜鹃花形象“像极了红军的五星,大的如碗口,小的灵巧如纽扣。或许,这是与历史的暗合,象征着从化老区火红年代的革命激情。”一切都那么自然,借景抒情,烘托出彭声骠内心涌动着炽热的家国情怀。
浸润着文化因子的陆桂昌老前辈,“醉情山水兮,心花怒放”的《游良口赋》简洁散淡,广博的知识与丰富的人生经历熔于一炉,作家为拓展历史写作的广度和深度,深入生活,把绿色良口的山水名扬、花果飘香、温泉流淌、文史悠长、亚运赛场、旅游兴旺等方面,作为灵感和艺术想象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而《桂峰山赋》笔下的诗画园、茶之园、果菜园、古人园,处处皆景。“物脉与地脉相兴,人脉与文脉相传”。“溪畔峰前明哲理,梦中笔下也生泉。”让这篇平实而蕴藉作品有了重新认识小镇旅游资源的价值。
杨子明的《从童话到神话》艺术构思独特,选取了反映小镇旅游给当地农村带来实实在在生活质量的提高。“村委对面的美食广场,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在西塘这地方,卖棉花糖、甘蔗汁、蕃薯汤、炸虾堆......一天能卖9000元!听者不信:‘笑话!’当亲眼看到一堆甘蔗,不到两小时就变成一堆蔗渣时,连叹:‘神话,神话!’这就是稻草的神奇。稻草助你生财!”这是时代生活的风貌,取得了以小见大、浅中见深的艺术特色。
作家思绪自然外溢,“稻草节开锣,引来日以数万计的大批游客。游客中有老者,有年轻父母,更多的是小孩。因为,童话世界是孩子们的天堂。”“老者爱沉思,对着稻草牛发呆:这司空见惯的小小稻草,变成栩栩如生的牛,扬帆远航的船,变化莫测的龙!稻草不再是走到生命尽头的废物,而是能绽放异彩的宝!稻草演绎生机。”借助生动的形象,直抒胸臆。
只有对家乡深厚的感情,才能使作家的艺术灵感喷薄而出。叶卫国的《西塘稻草节,思想的盛宴》情感真挚,感染并引起我们读者内心的共鸣。“分布在东南两片田野上的稻草作品群,由于在刚刚收割完的田地上摆放,游人似乎还能嗅到稻草的芬芳和稻田泥土的气味。”
品尝乡村美食背后的农耕文化底蕴,富于抒情色彩。“西塘村委楼房矗立写着‘第一届广州西塘稻草节’醒目大字的牌坊,正对面是‘西塘美食园’,四面八方赶来的游人,熙熙攘攘,汇聚成欢乐的海洋。美食园内人声鼎沸,各种农家特产、美食琳琅满目,香气浮动,冬日和煦的阳光下映衬着一张张游客和商家灿烂的笑面,整个园区处处荡漾着祥和的气氛,为‘童话小镇’涂抹上亮丽的色彩。”
在叙述中,叶卫国执于理性的思考,文章便多了一份厚重的生命质感。农耕文明对人的精神与性格的涵育跃然纸上,“与其说是一次稻草艺术成果的展示,一次乡村传统文化艺术的盛宴,还不如说是西塘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挖掘自身优势,进行产业升级改造,探索发展和壮大村级经济方式,带领村民走上奔康致富之路,是一次脱骨换胎的思想方式蜕变,是一次刻骨铭心的思想盛宴。”
青年作家余伟文热爱民间文学的研究,坚持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乐此不疲。《大江埔》语言风格风趣活泼,咏史抒情,有滋有味,市井生活气息浓郁。读他的文章,别具浓烈的从化地域色彩和韵味。
经过艺术提炼,富有个性化的语言随处可拾。“向阳大道就像是城市和农村的一道‘分割线’——从高楼林立的宽阔马路到狭窄破烂的村道只隔着一条马路。”“从门缝望去,院落布满鸡的三趾印。”“阳光透过榕树叶碎碎地打在老太太们的脸上,与她们的老人斑共舞。”“这些江南糙汉的大手农时割得了稻子,闲时反得起莲花。”
援引典故,作品顿时升华。“大江埔——但‘埔’字却是少了右肩一点。”粤语方言为本文增加了不少亮色。“卖下关子”,“继续卖关子”,引出林如棠对邝天桂“一段励志的佳话”的殷切期望。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利鸭利人”的风水宝地;“休林期”、“打醮”活动和“彩门习俗正是源于大江埔村”,文中还对村内名人如数家珍,邝天桂、邝观能、邝天锡、邝柏辉......可见作家掌握这些乡情民俗也是下了不少功夫的,值得我们学习,讲好从化故事。
当下,立竿见影式、碎片化阅读正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泛网络化、功利性写作态势如洪水猛兽般汹涌而来,我们品读彭声骠、陆桂昌和叶卫国等作家接地气的作品,发现创作要到最熟悉的生活中去寻找灵感,衷心希望这些关注农村、关注土地,充满朴实味道的乡土文字抵达更多人心灵最柔软的深处——精神的故乡。
我以为,我们要永葆一颗平常心,去看待人情与世态,在席卷的经济浪潮冲击下,立足从化本土,扎根创作原乡。歌唱和我们一起成长的这片“北回归线上神奇的绿洲。”将才情融进如火如荼的特色小镇文化建设氛围,感受触摸本土艺术气息和小镇蓬勃发展的脉搏,持续深入地用笔端抒发见证岭南文化的温泉之都日新月异的美丽“颜值”,以珍惜的情怀真诚表达从化这座山水城市的开放包容与热情好客之道!
为作品把脉,激励更多文学爱好者参与从化本土创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此,特别鸣谢从化电台《私家书馆》对我们文艺创作的关注与支持,通过FM 99.8流溪河之声的电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向广大听众朋友推介从化原创乡土作品的沟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