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很多文章和培训一再提到沟通的重要性,而且只要提到沟通,就会提到倾听这个词,说沟通最重要的是倾听。很长一段时间我也迷信倾听是沟通的首要法则,直到后来一些让我感到疑惑的事出现,才对此产生怀疑。
1.几年前,我刚进入工程项目部的时候,领导觉得我的文笔还可以,于是让我写项目会议纪要。这是看起来好像很简单的一件事,但是一场会议下来,我目不转睛的听,却根本就听不懂很多专业的人在说什么,不知说什么,也就不知重点是什么,一场会议记得精疲力尽,会后还要找各位大神确认:“您说的是这个意思吧!”
2.儿子上小学后,我有时辅导儿子学习。辅导几遍还不会的时候,我就内心发火了。以一个父亲的权威说:“我说,你注意听,再不认真听……”儿子一看我脸色变了,也是全神贯注的听,但是我讲完后,问他:“听明白了吗?”
他说:“明白了”
我说:“那好,我讲什么了,你将我讲的思路复述一遍”
儿子一脸无辜的摇头:“爸爸,我没太明白你讲的是啥”。
2)所以对以上相似的事件思考后,我越来越觉得,高效高质量的沟通绝对不是被动的仔细倾听所能达成的。那应该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是认知的思维高度彼此间要在一个水平面上。
“夏虫不可语于冰,井蛙不可语于海。”一语道破我们沟通的首要法则。人虽然都是有鼻子有眼,但是由于出生、成长阅历及受教育程度不同导致的差别之大甚至大于人与狗的差别。再加上现在过于专业化的分工,将人困守在一个个被割裂的孤岛上。所以沟通一定要首先找到彼此的衔接点,然后再由点到面融为一体化的氛围。
这里先问一个问题,如果领导让你做一个PPT,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这是曾经我的一位领导问过我的,我以前一直觉得PPT最重要的是图文和文字,要搭配和谐美观。后来逐步明白了其实PPT就是一种表达方式,最重要的是你想要告诉别人什么信息,然后你想要收到什么样的反馈。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你必须要要了解你的主要听众,以一种可以让他们产生共鸣的方式阐述你的观点。否则结局会很令人挫败,你使出浑身的解数,而对听众来说可能是“对牛弹琴。”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若要知道鱼之乐那就要以鱼的方式去思考,这对于沟通尤其是商务上的沟通尤为重要。
所以找到思维对等的衔接点和面对沟通而言很关键。在这里也有一个情况需要注意,就是由于人与人的认知差别,就会在沟通有一个就低还是就高的方式。比如那个项目会,我之所以听不懂,就是因为我的知识体系里缺少各个专业知识,缺少项目管理知识,我属于沟通中的认知就高,这样就会让我很疲惫,在沟通中我属于弱势的被动者。而辅导儿子的时候,我本应该属于就低者,而我没有充分做到。于是儿子听起来会很吃力,我给他讲的时候忽略了我是经历了三十多年岁月的浸泡而他只是一个正在学新知识的孩子这一情况。当沟通中认知没有衔接好后,就会产生沟通中理解的偏差,从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
3)由此可见,成为一个沟通高手,最重要的并不是一般培训或书中提到的要去多说,多与人沟通。而应该是平时有意识的积累,广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喜欢的要深入,不喜欢的也要涉猎。另一方面要对所见、所闻、所感的人和事多加思考,以此延伸自己思想的深度。知识的广泛渊博可以让你很容易与更大范围、不同领域的人在认知上轻松衔接。而思想的深度可以让你的观点充满新颖的闪光点,让沟通者觉得与你沟通交流有所收获,从而有继续沟通的意愿。
4)我们要千方百计去提高我们的沟通能力,因为沟通可以让这个世界听到了解我们的诉求,可以让我们融入这个世界。你再有能力,再有才华,再有好的商品和服务。却不知如何沟通,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就如不存在一样。两千年前苏格拉底曾说“智慧即美德”。而沟通中如果遇到了那些如沐春风感觉非常舒服的人,这些人绝不仅仅是有一个好的口才,而一定是充满智慧的人。只有那些经历不同环境后内心历练的人,才能产生发自内心的慈悲,从而周身散发的是温润与敦厚,这样的人往往是那些事业有所成就,而家庭朋友和睦的人。而那些沟通中感觉处处是刺,充满涙气,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们一定活的很辛苦,一定过去很坎坷,未来将依然会有更多的坎坷去打磨雕琢他。
我们要成为那种有智慧的人,让自我内心平和,让世界可以明白我们的心声。
2017.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