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孝王虞舜

介绍完了姓氏,我们言归正传。

舜虽说是一届平民,但是说起他祖先,却是赫赫有名,那就是同样被列为五帝的颛顼。

舜的父亲叫瞽(gǔ,意为“眼瞎”)叟,瞽叟的父亲叫桥牛,桥牛的父亲叫句(gōu)望,句望的父亲叫敬康,敬康的父亲叫穷蝉,而穷蝉的父亲就是颛顼。

舜这一支,除了颛顼做了天子,穷蝉做了部落领袖,其他几代都为平民。

舜的父亲瞽叟不仅地位低贱,而且还是一个瞎子。舜的生母早亡,瞽叟又续娶了一个妻子,而这个妻子又给瞽叟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叫“象”。

象从小桀骜不驯,但是却深得瞽叟的喜爱;相反的,舜就没有那么好的命了,哪怕犯一点点小错,也会遭到瞽叟的重罚。

不仅如此,愚昧的瞽叟、顽固的后母、桀骜的弟弟还曾多次想杀害舜,但是舜可能受到天佑,所以每一次都很神奇地躲过了。

对于生在这样的家庭,舜没有任何抱怨和不满,反而更加恭顺地行事,从不违背为子之道,友爱兄弟、孝顺父母。

舜二十岁时,就因为有孝名而被天下所知。等到三十岁时,四岳一起推荐他做为尧的接班人。

后来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来观察他在家的德行。

舜跟娥皇、女英居住在妫水岸边,自己则谨慎地恪守持家之道。而尧的两个女儿受到舜的感染,也不敢因为自己出身高贵就傲慢地对待舜的亲属,很讲究为妇之道。

舜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着周围的人,他平时在历山耕作,历山人因此都能互相推让地界;在雷泽捕鱼,雷泽人因此都能推让便于捕鱼的位置;在黄河岸边制做陶器,结果那里就再也没出产过次品。

在他的带领下,只用一年的功夫,他住的地方就成为了一个村落,而第二年就成为一个小城,到第三年时就变成了一座大城。

尧很满意舜的表现,于是就赐给舜一套细葛布衣服和一张琴,为他建造仓库,还赐给他不少牛和羊。

见舜的地位越来越高,财富也越来越多,他的父亲瞽叟和象又开始有坏心眼了。

瞽叟让舜登高去用泥土修补谷仓,然后自己从下面放火,打算烧死他。

结果舜用两个斗笠绑在胳膊上,从谷仓上跳了下来,说也奇怪,舜就像长了翅膀一样,滑翔着地,竟然毫发无损。

瞽叟又让舜挖井,舜有了上次的教训,自知这事又是阴谋,于是在挖井的时候,在侧壁凿出一条暗道通向外边。

舜挖到深处的时候,瞽叟和象一起往下倒土填埋水井,本想这次把舜活埋,结果没想到舜借助旁边的暗道逃了出去,依然毫发未伤。

但是瞽叟和象都认为这下舜必死无疑了,于是大张旗鼓地开始分舜的家产。

象抢先说害死舜的办法是他想出来的,所以家产该他来分配。象对于物质并不上心,于是将舜的财产都给了父母,而他挑了尧赐给舜的琴,同时还有他的两个嫂子——娥皇和女英。

象于是住进舜的屋里,整日弹奏舜的琴,丝毫没有歉疚之意。

而此时的舜从暗道逃出来后就回到了家,结果他发现自己的家已经被弟弟占了。

舜依然表现得非常大度和有礼,进屋去看望弟弟象。

象见到舜后又惊又怕,继而又摆出痛心疾首的样子,说:“我正在想念你呢,想得我好心痛啊!”

说罢就灰溜溜地退出了舜的房间,再也不敢见舜。

舜又重新住回了自己的家,跟他的妻子重新生活在了一起。对于之前发生的一切,在就像从没有发生过,他一如既往地孝顺父母、友于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诚恳谨慎。

《二十四孝》里将舜放在了第一位,这是对他孝行的最大肯定,宣扬他用以德报怨的处理方式来感化世人的孝悌观念。

舜不仅孝顺,而且确实有治国安邦之才,尧后来让舜去理顺五种伦理道德和参与百官的工作,舜都干得很出色。

相传高阳氏少昊的后代中有八个人很有德才,当时的人称之为“八恺”,意思就是八个和善的人。高辛氏帝喾的后代中也有八个人很有德才,当时的人称之为“八元”,意思就是八个善良的人。

这十六个家族的人,世世代代保持着他们先人的美德,没有败落他们先人的名声。

到尧统治天下的时候,尧因为疏漏,并没有举用这些家族的人。

但是舜举用了“八恺”的后代,让他们担任掌管土地的官职,结果“八恺”都办得有条有理;舜又举用了“八元”的后代,让他们向四方传布五教,使得做父亲的有道义,做母亲的慈爱,做兄长的友善,做弟弟的恭谨,做儿子的孝顺,家庭和睦,邻里真诚。

相传帝鸿氏(一说是蚩尤,一说是黄帝)有个不成材的后代,掩蔽仁义,包庇残贼,好行凶作恶,天下人称他为“浑沌”,意思是说他野蛮不开化;少昊也有个不成材的后代,是非不分,厌恶忠直,喜欢邪恶的言语,天下人称他为“穷奇”,意思是说他怪异无比,这位我们之前介绍过;颛顼有个不成材的后代,不可调教,不懂得好话坏话,天下人称他为“梼杌”(táo wù),意思是说他凶顽绝伦。

这三族人,当时的人们都很厌恶和害怕他们。

缙云氏(jìn,炎帝之苗裔,因黄帝时的官名而得名)有个不成材的后代,贪于饮食,图于财货,天下人称之为饕餮(tāo tiè),意思是说他贪得无厌。天下人憎恨他,将他与之前说的“三凶”并列在一起称为“四凶”。

到尧治天下的时候,尧也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把“四凶”除掉。

舜治理天下的时候流放了这四个凶恶的家族,把他们赶到了边远地区,去抵御害人的妖魔,百姓都称赞说从此再没有恶人。

由此可见,对于知人善任方面,舜做的比尧还要到位。

经过三年的考察,尧觉得舜具备天子的所有素质,于是决定将天子之位禅让于舜。

舜哪敢接受,百般推脱。尧只好以年纪大为由,让舜代行天子执政,舜这才答应,这一年舜五十岁。

关于舜的执政,《史记》里有详细的介绍。

舜通过观测北斗星,来考察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是否有异常,如遇不祥之照,立即举行临时仪式祭告上帝,用把祭品放在火上烧的仪式祭祀天地四时,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名山大川,又普遍地祭祀各路神祗,以此实现人与神的沟通。在那个年代,与神沟通是崇高的职业,不是谁都可以掌握得很好的,而舜却举办的毫无违和感,这使人更加坚信舜就是上天派下来领导众生的圣王。

舜注重为政手段的推行,向百官普遍地陈述治国之道,之后根据业绩来进行考察,根据功劳赐给车马衣服。

舜严明刑罚的同时注重仁爱,这使得他有了帝喾一样的盛誉。他用流放的方法宽减刺字、割鼻、断足、阉割、杀头五种刑罚,官府里治事用鞭子施刑,学府教育用戒尺惩罚,罚以黄金可用作赎罪。因灾害而造成过失的,予以赦免;怙恶不悛、坚持为害的则不姑息,都施以较重刑罚。

舜比较起尧来说,更加的注重贤人的任用,让他们各司其职。

《史记》上说有很多贤人在尧在位的时候已经得到举用,但是却一直没有给明确职务。舜上位之后按照他们的特点一一加以任用:让皋陶担任大理,掌管刑法,因其断案公正,人们都佩服他能按情据实断理;伯夷主持礼仪,使得上上下下能都够礼让;让垂担任工师,主管百工,使得百工都能按职处理好自己的工作;益担任虞,主管山泽,使得山林湖泽都得到开发;让尧的哥哥弃担任稷,主管农业,使得百谷按季节茂盛成长;让尧的哥哥契担任司徒,主管教化,使得百官都亲善和睦;让龙主管接待宾客,使得远方的诸侯都前来朝贡。

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禹。禹早在尧在位的时候就被任命为司空,负责平治水土,到舜在位时依然沿袭了这一官职,所以这里没有重复提到。

因为能人各司其职,所以舜统治时期领土面积非常广大,同时四海之内皆顺从。

相传禹创制《九招》乐曲歌颂舜的功德,结果招来了祥瑞之物凤凰,随着乐声盘旋起舞,就像当年帝喾一样,后世都赞叹舜为圣王再现,称天下清明的德政都是从舜帝开始的。

然而,就当舜统治天下一片太平的时候,传来了一个坏消息,那就是尧去世了。

尧的去世影响颇大,可以说天下举哀。舜痛哭不已,之后亲自为尧服丧三年,使得天下为之动容。

终于等到了服丧完毕这天,天下百姓都期盼舜正式继位时,舜却将天子之位让与了尧的儿子丹朱,而后自己偷偷躲了起来。

可是在天下人心里却只认舜为天下之主,所以诸侯到国都朝见时不去见丹朱,而是去见舜,百姓打官司也不去找丹朱却去找舜,歌颂功德时也不去歌颂丹朱却去歌颂舜。

舜见天意如此,也不敢违背,于是正式登上天子之位,改国号为“有虞”,这一年舜六十一岁。

对于丹朱,有必要提一句。

相传尧生有十子,丹朱是尧的嫡长子,随尧姓“伊祁”,又因其出生时全身发红,因取名“朱”。

因尧初封丹朱在丹地(今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后改封于丹水(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所以后世称其为丹朱。

丹朱自幼聪明,智慧极高,从小就极受尧的宠爱。

尧发明了围棋,而丹朱下围棋的技艺超乎寻常,被认为是中国围棋界最早的“棋圣”。

尧在位时,南方三苗经常发动战争,于是尧派丹朱讨伐三苗。

我们之前讲过,三苗为蚩尤的九黎部族的后裔,后来到尧统治时期已经再次发展起来。

丹朱此次不仅平定了三苗,并把这些地方治理得很好,因此被当地人所敬重,如今的广东、湖南等地仍然有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崇信衡山皇、丹朱皇,说的就是丹朱。

因丹朱个性刚烈暴躁,做事坚决而有主见,但是欠缺和顺的政治智慧,所以被尧视为“不肖乃翁”,意思就是不像你父亲我啊。

丹朱最终从天子之位上退了下来,舜为了安抚他,于是将他改封于唐地(今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从此建立刘国。

因封国的缘故,丹朱的后人都以“刘”为氏,所以丹朱就成为了祁姓刘氏的始祖。

因为尧的名望太大,因此后世将尧尊为刘姓一世祖,而丹朱为二世祖。

尧将天子之位禅让给舜,舜又谦让给尧的儿子丹朱,最后因受万民的敬仰而不得已接受天子之位,一切都是那么的正能量,成为流传千年的美谈,也一直为后世儒家所追捧。然而,真实的历史往往没有那么的完美,而这随着一本书的出土给我们展示了另外一种可能。

这本书叫《竹书纪年》。

根据《晋书》记载,西晋咸宁五年(279年),一个名叫不准的汲郡(今河南省卫辉市汲县)人偷偷挖开了战国时期魏国第四任国君魏襄王(又称“魏安釐王”)的墓葬,这里除了大量的宝物之外,同时还出土了随葬的数十车竹简,这些竹简都是以古文(秦统一前的战国文字,或称“蝌蚪文”,或称“古文”,或称“小篆”)记载,史称“汲冢书”,而晋人初名之“纪年”,亦称《竹书纪年》《汲冢纪年》《古文纪年》。

经研究,《竹书纪年》为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总共十三篇,叙述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周平王东迁后用晋国纪年,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至魏襄王二十年止笔。

因为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所写,成书年代很早,所以《竹书纪年》的出土,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且,《竹书纪年》与长沙马王堆汉初古墓所出古书近似,而书中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秦简、《系年》相类,这无疑增加了它的真实性。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书,它所记载的史实有相当一部分与传统的正史记载不同,而关于舜的记载,就跟《史记》等正史所载的有德之君的形象大相径庭。

《竹书纪年》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这里多处记载,尧禅让于舜并非事实,而是舜囚禁了尧,并不让丹朱与其相见,最终取而代之。

可以想象,这本书的记载一出,对于当时的思想学术界会带来何等巨大的震动。自汉代之后儒学早已成为国学,《竹书纪年》相对于儒家经典来说实在太异类了,它冲破了儒家古代历史体系,彻底颠覆了作为儒家根基舜的古代圣王的形象,也正因为此,从晋代往后的朝代,都不同程度的对其加以抵制。

到宋代时这种抵制达到了顶峰,《竹书纪年》被宋儒视为异端邪说,必欲除之而后快,而其传抄本到这时逐步开始散佚。

当然,我们并不能认为《竹书纪年》所记述的就一定是真实的,毕竟其作者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官,离舜所生活的年代相差千年。《竹书纪年》所给我们展示的,是一种看待历史的态度,批判的态度。

而这也是笔者看待历史的一贯主张。

有时候不一定完美的才是最好的,历史因其神秘而更加精彩。

言归正传。

在舜的百官当中,禹的功劳最大,威望也是最高。

禹之前被尧任命为司空,接替他的父亲鲧(gǔn)来治理洪水。禹不负众望,在总结了其父治水失败教训的基础上,亲自翻山越岭进行实地考察,几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使得百姓安居乐业。

《史记》记载,此次治水过程中,禹同时开通了九座大山,治理了九处湖泽,疏浚了九条河流,辟定了九州方界,使得各地都按照应缴纳的贡物前来进贡,从而天下顺服。

舜继承了尧的禅让制度,坚持惟德才是授。于是舜在八十三岁的时候,将天子之位禅让给禹,自己则退居幕后。

舜退位之后依然关心着民生,在他听说南方三苗再次叛乱后,不顾年迈而南下,去教化三苗。

在舜的感化下,三苗最终归顺,但是好景不长,在五年后三苗再次反叛。

此时八十八岁高龄的舜再次沿湘水南下达到苍梧,教化民众,同时为他们治理水患,消除灾荒,使得屡不从化的三苗彻底顺服。

但是舜因为长途跋涉,积劳成疾,最终病逝于九嶷山,享年八十九岁。

到此为止,“三皇五帝”算是介绍完了。

“三皇五帝”的事迹多来自于民间传说,有的神属性大于人属性,有的人属性大于神属性,但是不管哪种情况,都体现的是古人对于民族领袖的崇拜,体现的是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这个角度说,他们才是中华民族的代表与图腾。

“三皇五帝”的时代因为太过久远,所以是没有正式的史料记载的,而只有《尚书》里记载了尧以来的史实。即便是司马迁在写《史记·五帝本纪》时也在其结尾处讲到了这个问题,并解释说他为了考证史实的真实性,他曾经往西到过空桐,往北路过涿鹿,往东到过大海,往南渡过长江、淮水,但是所到之处听到的版本众多,最后只能根据典籍中的零星记载,选择了那些言辞特别雅正的,著录下来。由此可见,“三皇五帝”事迹的真实性确实不可考证,诸君不必过于纠结于此。

因为本书的重点是介绍春秋战国,所以在此只是将“三皇五帝”进行一个简要概括,不能尽其全部,有兴趣诸君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然而根据朝代歌的描述,“三皇五帝”之后就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了,而夏朝的建立跟一个人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个人就是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
    To者也阅读 554评论 0 2
  • 舜(拼音:shùn),是中国传说历史中的人物,是五帝之一。名重华;生于姚墟,故姚姓,冀州人,都城在蒲阪(今山西永济...
    来时路ke阅读 1,062评论 0 2
  • ​读书笔记交流: 《史记》第一:五帝本纪。 前言: 要增强国学深度,就一定要通读《史记》,《史记》是我...
    独自去成长阅读 930评论 0 0
  • 本文转自《武艺关乎家国梦一试论舜帝的尚武精神》。 作者简介:张映华,男,湖南宁远人,宁远县第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九...
    295442de7134阅读 1,605评论 0 0
  • 感赏自己与儿子有了一种沟通的渠道。在儿子玩电脑时要他做某件事,肯定是一种厌烦与焦燥的态度,待他不玩过来看我...
    姚亚君阅读 232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