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的腊月十七是我们放假的时间,也是奶奶过六十大寿的一天。那天奶奶家里面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只见门口的唢呐班支起了小舞台,在舞台上吹吹打打,一曲百鸟朝凤拉唱的人心里暖洋洋的。仿佛让人感觉不到冬天的寒冷,而是春天的味道,年的味道。
早上出门的时候妈妈已经交代过,中午放学要去奶奶家吃午饭,今天是奶奶的生日。我高兴的快要跳起来了,当我坐在教室里的时候,心里就盼着老师快点发成绩单和寒假作业,发完我就可以安心的去奶奶给奶奶过生日了。
等老师说下课时,我就搬着凳子兴冲冲地冲出教室,往奶奶家跑去。每年奶奶过生日的时候都会有很多人到我奶奶家,同时也会带来好多好吃的。
中午的时候,妈妈和婶婶他们也会一块做好大一桌好吃的菜来招待来为我奶奶过生日的人,我通常是吃的撑的肚皮发紧为止。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偶尔碰到些好吃的,总是会吃过。
尽管这样晚上的时候还会在奶奶家吃晚饭,当然都是中午吃不完剩下的。想想自己也算没出息,现在再看看自己的一双儿女在吃的这方面可是和我有一拼,这也许就是传说的基因吧,嘿嘿..
还有我们每个假期结束时要把自己的桌椅带回家的,而我人小哥哥会帮我搬桌子,而我只负责搬凳子就可以了。小时候的冬天经常下雪,我们放假时已经下了一天,地上积了厚厚的雪,我就把凳子翻转过来,把凳子面朝下,推着凳子在雪地上慢慢的往前滑。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放假要搬桌子凳子呀,放学校里不就行了吗?因为我们上学用的桌子和凳子都是自己的,那时候我们还实行9年义务教育,上学不仅要掏学费还得自己带桌子和凳子,而我上学所带的桌椅还是妈妈从别的家人借来的,上面不是被小刀划个大口子就是挖个小洞,可就是这,我也感觉是来自不易的,格外爱惜。
等我撅着小屁股把凳子推到奶奶家的时候,中午的聚餐就快要开始了,我赶紧搬着凳子找个空位置坐下来,把属于自己的东西放在桌面上,以此来向其他叔叔家的孩子们宣布这个位置我占住了。
菜品陆陆续续的被端上了桌子,有凉拌牛肉,凉拌黄瓜,辣椒炒肉,酸辣肚子汤,还有炒鸡块和红烧鱼,哈哈菜上齐了,我一只手拿筷子一只拿着小碗,忙着把牛肉、黄瓜和鸡肉可着劲的往自己碗里夹,夹的差不多了再放下来慢慢吃,那时候感觉馒头就菜吃真香。
菜吃的差不多了,再盛一碗酸辣肚子汤,那味道简直就是人间美味了,吸溜吸溜地往嘴子吸。大饱口福之后,就和三婶家的妹妹去奶奶屋里找瓜子和洋糖吃了,找到之后再每个人装满满的一口袋马上窜到大门外面,边玩雪变吃,那叫过瘾。
下午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奶奶家渡过,反正大人忙着收拾也不管我们,我们可着劲的玩,玩累了就去找吃的或者去看电视。就这样奶奶的生日宴直到晚上花灯初上时才慢慢散去,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过了腊月十七,过年的脚步就快了,那时的冬天冷,进入腊月差不多就是冰寒雪冻的。腊月二十的时候,人们就开始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也必须赶快给孩子准备新衣新鞋,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每家每户都要祭灶神,吃糖瓜。祭完灶神之后就有年的味道了,你会听到鞭炮声,零零星星的。过完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记得小时候,我家里会喂一头猪,通常是年初买回小猪仔,自家的剩饭剩菜什么的都给他吃,等到腊月二十六的时候,一大早就会有人来我家把猪杀掉,有点血腥,我不敢看,经常躲到屋子里,等外面没有猪的叫声才敢慢慢探出头看。
只见已经被退完黑色毛的猪正架在支架上被不人任意砍割。一头猪身上有很多部位都可以吃,当然这么一头大猪我们是不可能一下子吃完。自己留一些,妈妈再送一些给自己的亲戚,特别是我大姨,其他的大部分还是卖给同村的邻居们。
我大姨住在我们省城里,在我们当地的电业局上班,可吃香了。每当过年的时候,家里如果杀猪了我妈会给我大姨留一些大腿部位的肉,再把家里的花生,面粉和玉米粉给她送去。等我妈回来的时候也会带一大包东西,有大姨给我和妹妹买的新衣服还有他们家孩子不穿的旧衣服。
我们兄妹三人平时穿的衣服都是这样来的,也只有过年才有一套像样的新衣服。不过这些都被我妈洗的干干净净的,和新的差不多。妈妈带回来的不仅有衣服还有吃的,香蕉,苹果,还有橘子,那时候真叫稀罕人。
我把橘子剥开,再把橘子外面的根根白色的细丝撤干净了,再慢慢地一瓣一瓣的往嘴里送,又酸又甜的。妈妈还会带回来些牛肉,整整一大块牛肉,一打开妈妈就每人给我们切了一小块,顺着牛肉的纹路一条一条地撕下来,再抬起头放到嘴里,咸香无比。这么一大块牛肉往往就让我们这么给吃完的,到初一那天就剩能做一盘的凉拌牛肉了。
腊月二十七,过年的前夕大家杀鸡赶大集,这是这一年最后一个集市。大家纷纷起早去集市,因为大家是最后一个集市,去晚了大家怕买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鞭炮,春联,牛羊肉,香烛什么的。
之前没给孩子买到衣服的,今天就一定得买了,再不买过年就没得新衣穿了。这一天,集市很热闹,也是一年最热闹的。
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会发面蒸馒头,我们也会参与的。妈妈会提前把面活好放在灶台上让它醒发,早上的时候妈妈还会再放一些干面丝,继续揉,揉成光滑的面团继续让它醒发。
真正的大活是在下午的时候,爸爸和妈妈都站在案板前,爸爸揉面团妈妈把切好的红薯粒放进面团,再像变魔术一样揉成圆圆的,这就做成一个半成品,一个一个排列整齐地放在案板的另一边等着最后一道程序。
准备好一提笼的馒头,爸爸会停下揉面,到猪圈旁把干木材放进临时搭建的灶台,生起火把蒸馒头的大锅添上水坐到火上,而我们兄妹三人负责看火,保持它不能熄灭。
一个小时之后,白白的,圆滚滚的热气腾腾的馒头熟了,热馒头又香又甜的,是甜甜的面香。现在的馒头总让我怀念儿时过年蒸的馒头,馒头凉的时候更好吃,一层一层的。
等馒头蒸完已经是晚上七八点了,爸爸妈妈会继续在厨房里忙碌,他们会炸油条,炸豆腐,炸鱼......做完这些就只用等着过年了。
腊月二十九是除夕,除夕的下午我爸爸会把家里内外门上的对联贴好,再把家里从内到外打扫一遍,再看看过年的吃食是否够多,因为今天过完,集市的各种铺面就会关门,再开门至少要等到正月初五才会陆续开门。
北方的除夕比较简单,我妈早早的包好饺子,吃完饺子我们就围坐在电视机旁等着看春晚。妈妈还会把提前买的瓜子洋糖拿出来给我吃,我们边吃边看春晚,好不热闹。
窗外时不时的传来鞭炮声,空中也会看到漂亮的鞭花。等到晚上零点时,外面鞭炮声会更密集,预示着新的一年已经来临。除夕晚上是要守岁的,可惜我们这些小孩是坚持不到早上的,过了凌晨就伴随着鞭炮声进入梦乡。
初一和初二对我们这些小孩最高兴的事就是穿上新衣服新鞋子,跟着爸妈走亲串巷的,拿着大人发的压岁钱,去村里的代销点看好吃的和好玩的。
最吸引我的要数村子中央的那个,老板铺面地方大,老板把里间隔了一下成了一临时的电影播放房。我带着妹妹拿着奶奶给的10元钱站在店铺门口徘徊,进去的话要花5元钱,5元钱我可以买很多糖果或者是摔炮啥的。
内心记过激烈的斗争,我还是决定和妹妹一块进去看看,里面黑洞洞,大家都在盯着对面的屏幕看。由于进去的晚坐在最后面,前面有很多比自己高的,放的也不是小朋友看的动画片,我和妹妹也没多大兴趣,但是还是忍着看完,一个多小时,等影片看完妹妹已经睡着了,这是我儿时的电影院,在电影院看的第一场电影。
初一初二一过完,这年就过一大半了。小时候学校放假不像现在,那时候放假只放到初六,初六去学校报到交学费,初七在学校里等着老师发新书。其实我一点也不担心上课,因为我们是不可能正常上课的,每年都是这样。
一是因为新书那么快到,而且我们村每年的正月初九心里会举行一个初九大会,对我们孩子来说和过年差不多,有唱大戏,看供社,农村人的习俗,很热闹不亚于过年。
初八村里开始出供,排场很大,前面有舞狮子的,还有敲锣打鼓的,后面跟着一行人每个人手里端着一个托盘,托盘上放着物品,有吃的喝的,还有很多小时候我没见过小物件。
其实也是一些农村孩子没见过的小玩具,比如会走路的小马,还有赛车就是有三层的跑道的那种,这些对于现在的小孩子来说不无所谓的,可对于小时候的我以及我们身边的小朋友都是第一次见,好奇的不得了。
我们村曾经摆的供桌最多的一次是我的邻居,一共摆了90桌,还摆了很多之前没见过的小玩具。在没撤供之前我和妹妹一天只要吃完饭了就会去转转看看,特别是那些小玩具。
还有唱大戏,剧场就在我们学校对面的舞台,我们叫它南胡同。只要听到走去南胡同去,大家就知道那里有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
大戏对我们这些小孩是没多大吸引力的,吸引我们的是那几天陪着爸爸妈妈去看大戏,路上遇到吃的,好玩的,只要我们一撒娇,他们就会给我们买的,像琉璃圪嘣(是一种玻璃制品,很薄很薄的,得轻轻的吸吹发出清脆的响声),小号,样茄子(就是一个细竹桶末端再扎个气球,再用染过颜色的鸡毛装饰一下),还有很多种类的小鞭炮。
进到南胡同口大老远就能听到时有时无的鞭炮声,还有敲锣打鼓的声音,还有唱声,好不热闹!
初九会一过,村里唱大戏的也会在正月初十结束,我们也会稍微收拾玩耍的心情,重新回到教室,期待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小时候的我真的是过了除夕盼初九,初九过完盼十五,等十五过完这个年才算真正的过完,我们才能安心上学学习。
元宵节,是春节的延续,也是又一个高潮。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户户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不够美;在元宵节我们都要像赶集一样拖家带口的往市里挤,只见市里的每条街道都悬灯结彩,整条街都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街上人山人海的,灯火通明,道路两边站满了人,路的中间道路上走在最前面的是扭秧歌的队伍。接下来是舞龙队伍,彩色质做成的长龙,在空中上下飞舞,有花车游行,晚上会有放烟花。还有舞狮子,只见人们把提前准备的凳子一层一层的像叠罗汉一样叠起来,穿着狮子服的耍狮人随着绣球一点一点地攀爬到凳子的顶端,再慢慢地下来,真是惊险无比!
接近市人民广场,是一片灯的海洋,有动物花灯,还有历史人物等,每盏花灯的下面还有一条红幅,上面有字谜,人们可以边观灯边猜谜语,其乐无穷。
晚上7点半一年一度的放烟花活动正式开始,我们根本就挤不到面前只能远远的观看。只听“彭”的一声闷响,先是看到一条细线直冲天空,接着又散开像一朵盛开的菊花。
接着“彭彭彭”一声接一声,无数的烟花在空中同时散开,把漆黑的天空照亮了,有腾飞的飞龙,还有牡丹盛放,最多是火树飞舞,金菊怒放......这真是美好又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我们又该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就真正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忙着干活儿了。
过年除了能吃好吃能玩好玩的以外,最终要的是在过年的时候,家里的每个人在外务工的会从外面赶回来,一家人齐聚一堂,热热闹闹地过大年。
特别是在除夕的时候,记得小时候我们兄妹三个人都会围着爸爸帮爸爸贴对联,一个人摸浆糊,一个人递对联,爸爸贴好之后三个人一块帮忙看是否贴的当正。
现在回想一下,我们这个五口之家,也由原来的五口增加到十五口的大家庭,不但哥哥结婚生子,我和妹妹也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
这么大一个大家庭在过年的时候应该会很热闹的,但是每一年我们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准时回家,陪爸爸妈妈过年。北方的年,大多数时间已经过了立春的节气,但是还是有点到春寒。
当我们在自己小家忙碌时,我甚至可以想到自己爸妈在家过年的情形。同时嘱咐自己,等来年吧,等来年我们一定会回家过年。
哥哥他们一家人在遥远的深圳,一年放假的时间更是有限,每每回家听妈妈最终说的最多也是今年过年你哥他们一家也不知道会不会回家过年,哎.....
是啊,何止是我们一家人呢,现在的年轻人未来生活而四处奔波,能停下来陪自己父母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希望我们能停下自己忙碌的脚步,回头看看自己那早已白发的父母。
父母嘴里虽然不说,可他们又怎么会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常回家看看,回家陪自己过个年,看看自己的孙子孙女,围坐一起唠唠家常。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赶紧收拾行装,踏上回家的征途,迎接你的是父母久违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