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上放Bruce Springsteen“The River”,感触颇深。这首歌也就是一个美国屌丝的生活写照,却具有如此动人的力量,歌词很长,叙事凄婉回环,几乎就是一篇极佳的短篇小说。那个时期的Bob Dylan、Jim Morrion、Leonard Cohen动辄就能写出长达十几分钟的歌曲,配合意蕴深美的歌词。当代音乐人呢?
歌词创作的贫弱也是这个时代普遍文学素养急剧下降的一个缩影。这当然和生活节奏加快、信息碎片化、阅读模式转变等有关系。问题是这个局面会有转机吗,还是继续恶化?歌曲、影视的文学要素不断稀薄化低劣化,那么完整的生命经验传达、情感投射、移情作用还能发生吗,艺术作品还能感通吗?
事情也可能是这样的:在漫长的前工业化时代,由于信息闭塞生活节奏慢等等,人们对当下生活的感受是迟缓而又细致的,好不容易消化的经验要传递出来就更费劲了,只能慢慢来,可说的东西太多了。随便一个异乡人来,或者本乡人到异邦,又产生一大堆新经验。因此传统文学花了几千年时间才把话题说光。
就在老故事快讲光,文学家要抓狂的时候,工业革命发生,重塑了人类的生活图式。心理学的突破又为文学奉上一个潜意识的平行世界。于是,新旧文化的撕裂感,先行工业化文明看待传统文明……无数新故事喷涌而出,为讲新故事还需新手段。文学家乐癫了,忙坏了。这就是近现代文学大爆炸的基本背景。
有趣的是,工业化带来的交通便利信息快捷等等,既提供了讲述新故事的可能,又大大加快了讲完这些新故事的速度。近现代文学的整体巅峰期大概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结束,此后是后发现代化文明的零星滞后效应(拉美、中国)。文学家们只好变着手段玩老故事。不管凉拌红烧还是麻婆,都是那块老豆腐。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网络文化普及,剩下那点故事渣也被揩尽吞光了。想象一个油光发亮而又空空如也的餐桌桌面。这就是当代文学的现状。当小魔法师、矮人和精灵、吸血鬼又流行起来的时候,当初狂飙突进的现代文学也就寿终正寝了。要知道,在西方传统文学行将终结时也流行过一阵子浪漫冒险小说。
我们很可能又站在了新旧文学的交界点,也就是新旧生活图式的交界点。人类的生命经验亟待整体更新。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后发现代化国家工业化的完成,工业时代即将缓缓落幕。3D打印技术的出现也预示了这一点。下一个时代将是何种图景呢?那些潜藏着的,等待喷涌而出的新故事又会是怎样的呢?
我们现在所谓的“科幻文学”很可能就是下一个时代文学的先声和雏形。在科幻文学里埋藏着未来庞大故事群的种子。只不过它们现在还只是前瞻性的猜测和想象,缺乏真实生命经验的润泽,因此显得粗糙,缺少细节质感,“文学性”不够。而当技术进步把我们带到那种真实生活状态时,一切就不同了。
在未来,生命科学的发展将重塑我们的生命观。尤其是脑科学,很可能揭示出人的“自我”的巨大秘密。信息技术和虚拟现实将改变自我与他者,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前沿物理学和太空探索将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改变人类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当这些陆续成为现实,人类就又有太多故事可讲了。
二十世纪心理学对潜意识的揭示,反映在文学上就是意识流小说的产生。那么脑科学、虚拟现实、太空探索等等必然带来全新的文学形式,因为传统文学手段无法充分表达相应的体验。这和科幻文学不同。科幻文学由于缺乏真实体验,还只能以传统文学手段来进行想象性的描述,受限太大,无法成为新文学。
20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