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某某现在应该是睡得着的,她未必认为自己是错的,事实上也很难说管做错了什么,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回到当初的评论这件事上,管的评论缺乏起码的善良,最起码她没考虑过有些事上人的无奈。
虽然现在在退役运动员的保障上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当运动员退役后,读完书,不是他们/她们每个人都面临着有保障的生活。有关注度的运动员情况会好一些,眼下的例子就是管某某。但我们的体育机制又决定了不可能每个人都是管某某,而我们最大的遗憾我觉得是诸如管某某这样的缺乏对其他人的理解。
这种理解不需要设身处地,它只需要基本善良。
几千的儒家文化为我们上了很多枷锁,有好也有坏,所以我们会对“擦边”有不同的认知。是的,基于这些文化的影响,我们会对擦边有个基本判断,这个判断也是管某某点评的出发点,但是当你决定做什么的时候想到的是为什么她会这么做,而判断又是从善良出发,那么一个基本的答案我觉得会是“某某是不是遇到困难了”。如果有了这个判断我认为发私信远比公开评论好的多。
被恭维久了,舒适久了的人很难不居高临下,那么这时候如果有基本善良可能就会好点。所以有人应该摸着自己良心问问自己是否善良,“我睡得着么?”
表面上看是管某人的评论把一些事推到高潮,但事实上,这件事上平台的责任更大。擦边这事由来已久,借着管某某的评论这事变得十分奥妙。以《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和《关于加强 “自媒体” 管理的通知》来看,擦边之所以是擦边就是很难在这些规定中进行归类,完全属于主观认定,所以如果视频平台在擦边一出现的时候就进行治理,把红线画下来,那么就不会有现在的情况。
从法律角度讲,现在的处罚其实很尴尬,因为完全用法律的话就要对擦边进行定义,完全是违法的会除了现在的处罚外,是不是应该还有一个法律追责的问题。有不服气的主播说是“民意裹挟”法律,我看“民意”是民意,但绝不是我们认知中的“民意”。说到这里,要说一句,管某某的一次评论最终吹灭的不是一个人的蜡烛。
而平台呢?能理解,但够不要脸的!不要说什么监管技术的难度,就说你们为了流量。而在处罚这件事上看,既然擦边的受到了处罚,那么搭台唱戏的平台呢?杀人的有错,递刀子的装什么无辜?
大时代下,不容易的永远是个人,不管睡得着睡不着,善良点,才有人样。
平台来讲,要点脸是企业最起码的企业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