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中年危机成了炙手可热的电影题材,如《港囧》《夏洛特烦恼》这类电影,很不幸的是我竟然都看了,好在悬崖勒马表示再也不为追写热点影评看不合味儿的片子,而且看这两部电影我都自动的套入了另一部电影,电影越是不合口我就我越发的怀念这部电影,一部讲完了一生的电影。
这部电影叫《一一》,杨德昌的遗作。
电影三个小时,却让我们看到了一生,这场以婚礼开场以葬礼结束的电影里,有幼时童真、少时情愫、中年回首、暮年淡然。从新生到死亡,如同一个展厅展出了我们人生所有的问题。电影没有什么波澜,没有任何生活以外的东西,但这种平凡却有惊涛骇浪是力量让你震撼。
“因为你看不到呀”这是整部电影里我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洋洋他拍下所有人都后脑勺给别人看,因为别人看不到,小孩子的视角多么独特呀?我们都知道当局者迷,可假若这个局便是整个人生、整个世界你又有过这样的觉悟么?小孩子的思想很直接,你看不到我就给你看。年幼的他决定独自克服对游泳的恐惧,应征着成人世界的逃避,就像他爸爸、妈对于当下生活的态度。
“电影让人的生命延长了三倍”男孩对女孩说,女孩反驳男孩带着这个年纪自以为的知性,情窦初开是很美的,带着一点点羞涩,和偶尔忘我的大胆,女孩在爱情里面是不管不顾的,所以男人总是临阵脱逃的那个,婷婷和他爸爸的初恋都应证了这一点,且彼此呼应着,这就是我们心中的梗起和梗灭。
片中的夫妻,是夫妻也是陌生人,按部就班的日子过到一定的年头时,感情就变成了生活,生活里发生的事情也无关爱情。
男人的中年危机里永远离不开初恋,没有得到的永远是胸口的朱砂痣、是床前的明月光,跳不过这个梗就会永远燃着那根火芯,遇柴则燃。也只有燃过之后才会发现,即使再给你一个机会,重新做当年的选择,也不会改变什么。因为生活本身就应该是如此,错过的你若让它过去,那它就是错的。
女人的中年危机永远是因为暮然回首少年事,子时惊醒湿泪杉。“为什么只有这么一点点”一个女人哭着问丈夫、问生活、问自己,为什么自己的生活只有这么一点点,两三句就讲完了?从一个对诗意与远方有美好骥翼的女孩变成一个三言两语就讲完生活的女人,内心巨大的落差让人恐惧,时间不声动色的让我们麻木于生活,我们很难发现自己活在三言两语的生活里。这就是洋洋嘴里的我们看不见的东西。
中风的老人和舅舅刚生的孩子一样,不能直接表达,孩子理所当然的接受着全家人的宠爱,老人默默的倾听和包容着儿孙的一切。这一开始一结束里包涵的就是生命啊,生命的起止从来都没有什么区别,但这个过程中的经历让我们从混沌到豁达,在生命的最后坦然的离去。
这大概就是这部电影吧,这大概就是人生么?我还无法给出答案,也许从来就没有答案。我们兜兜转转最后只不过是画了个圆,回到了起点,但是“圆”满了,我们不再只是一个点。
电影让人生这条线状物以一个立体的多面的形式展现给我们,让我们看尽人生。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回首,你都会发现自己就在电影里。我们自以为看过了春夏秋冬的变更,周而复始的轮回,万物皆逃不过生死,以为自己早已看破俗世,足够豁达坦荡。却不曾想这豁达与坦荡也在轮回的行程里,从来都不绝对,也无法完美。
故事的结束了可生活还是一如往常,也在一如往常里不断发生故事。
都是中年危机、同样的选择、同样的结果,不加累赘的讲述让我偏爱。好电影永远没有模式,但不管拍何种类型的电影,别躁!
你只要票房就别立牌坊,真的要拍好电影就不要向市场妥协,只要你不高深莫测,一部艺术层面的好电影,也会是市场上的好电影。
可是我们的市场畸形啊?这是我最鄙视的说辞,到底是谁在这锅浑水里加泥还使劲搅呢。畸形就去矫正啊!当祖宗供着就能正?虽然限制因素很多,可妥协的结果是腐朽。
不否认任何一类电影存在是意义,但买什么东西立什么招牌是最基本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