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感觉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原本定的方向是每周三篇,工具类、读书笔记、社群共写话题各一篇,写作质量也在下降,工具类的感觉自己不能找到高效新奇的效率神器,很多工具都被写烂了,自己不想去写类似的文章。也许是因为这个理由而放弃了思考,导致自己没有话题可写。
没话题可写,就不写了吗
于是我到印象笔记去看看之前收藏的微信文章,看到@Scalers(Scalers Talk成长会创始人)的一篇文章:《Scalers:你不用在意别人已经写了什么,多想想自己应该写什么》,作者的观点是我们从来不应该在写作的时候,因为其他人已经写过,或者别的书上有哪一种观点,而放弃我们自己的思考推理和呈现。
成为一个进取型选手
有些话题自己曾经想去写,因为看到大咖已经写过了这些话题,担心自己写的不好,所以自己放弃了深入思考。在《成功、目标与动机》一书中,这是典型的表现型人格。
表现型人格:更关注当前的表现,常常因为害怕表现不好而直接放弃
进取型人格:更关注将来的结果,所以当前表现不佳并不影响他们继续努力
成为一个进取型人格选手,关注未来而非当下的表现,关注自己的思考过程而非他人的看法,向内求而非向外求。对于写作,看到别人写过的观点,自己可以对照看,如果这个观点让我来写我会怎么写?我可以从什么角度切入这个观点?我能结合自己的实践去优化这些观点吗?
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思考的地方
把一个概念想法写出来,跟看一遍别人的文章是完全不同感受。因为写出来经历了思考、组织、呈现的过程。别人写的看一遍还是别人的,写出来才是自己的。
写作分享是阅读的逆向工程,通过阅读拆解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以前的经验、知识点,去实践,总结经验,再重构知识,最后输出写作分享出去。
美团CEO王兴曾说过一句话:“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警惕自己的惰性,不要逃避真正的思考。
做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彭小六老师说过:“知识服务的本质就是信息不对称”,“阅读就是拉大信息不对称”。一个牛人比你先知道一个概念,他可以去教不知道这个概念的人,当你知道这个概念的时候,总有些人不知道,你也可以把这个概念教给其他不知道的人。不要因为牛人说了你就不敢说了,不用在意别人写了什么,多想想自己应该写什么。
最后以Scalers 的一句话来结尾吧:
成长有时候就是把别人经历过的事情,自己亲自经历一遍。
不知道写什么,就把前人已经写过的话题,自己实践一遍,再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