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计划和杨先生去电影院看《头脑特工队》,结果到达影院后发现周末没有此片上映,于是(迫于无奈)选择了同名小说《小王子》观看。
前阵子我还把《小王子》这本书拿出来复习一下,也从来没有认为这是一部完全儿童的作品,说是成人寓言故事倒是贴切,把它翻拍成电影会是怎样?在这部法国人制作的影片里,编剧安插了一个被剥夺童年的9岁小女孩的生活作为开场白,后来想明白是为了与《小王子》故事形成鲜明对比编出来的(具体故事可以百度之)。虎妈对9岁小女孩进行全封闭的精英教育,日常安排精确地可以用分秒来计算,一切努力为了进精英学校,说白了,是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就在这样压抑的氛围下,小女孩与一位神秘的飞行员老人成为了好朋友,老人和她讲述了《小王子》的故事,小女孩原有的那颗被埋葬的童心和生命力逐渐被唤醒,直至老人病危,小女孩决定去寻找小王子,为老人夙愿。
故事其实很简单,除了叙事节奏有点偏慢(非常法国风格),全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还是很鲜明,并且感动人的,就是唤醒每个所谓的“成年人”的童心。影片的精妙处在于把原著中几个重要人物:国王、自大狂、商人..都编进了现代日常生活中,国王变成了一个自卑又自傲的电梯员工、自大狂变成了现实生活里的警察、商人变成了驯化小王子的老板。好像我们每个成年人所处的日常一样,每一天,我们走在马路上,在公司里,在任何一个“成年人”的地方,都能遇见这样的狂妄自傲的“国王”、充满妄念的“自大狂”、锱铢必究的“商人”。然后我们变成了“成年人”,不对,是“被驯化”成了成年人,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明白一切明的暗的规则,满意于自己的“成熟”,嘲笑着他人的“幼稚”。
但是究其本质,是人类为了遮盖丑陋的罪性,所自以为义的成熟,换言,如果抛弃上帝最初造人时就有的纯真、生命力、有趣...换来的成熟,是不是真正的成熟?成年人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好像身边大部分人从小对我说:你该长大了。这句话时,从来都是无奈加消极的态度和语气,就没有一点欣喜和宽慰的姿态。
“长大”这个词儿其实很美好,甚至不必把纯真、生命力、有趣、创造力、善良、正义给抛弃掉,有一年我在内蒙出差,晚上大巴突然停下,大伙儿下车休息,我抬头望见满天的繁星,忽然想,每一个人都是天上的一颗独一无二的星星,你有你的轨道,我有我的轨道,这颗星和那颗星虽然轨道不同,但都在发光闪耀,每个人和每颗星星一样的,虽然表现不同,但是都可以闪耀吧?都可以发挥能量吧?成年人的世界也不该是大家活成“第七套广播体操”吧?
本片主角,9岁小女孩说了一句台词,听起来很幼稚,但有意思:我会变成大人,但不是你们这样的大人。这句话的背后,需要承载多少压力?付出多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