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年夏历六月,儿返,告其母曰假期校安排社会实践。妻告余,与妻揣摩再三,皆以参加公益济弱为佳。与子言,子喜,遂邀其同窗四人至新密欲同赴。言于帮帮群中,诸友合掌相赞,共约同赴袁庄山顶、白寨黑峪沟。
十四日早,诸友等备馅、菜、面及西瓜之类,诸小友携书籍于东高速口相聚,成行,至袁庄山顶。
至雨蝶家,不在,其父言与同学嬉。余观其院落整洁一新,其父言乃扶贫之效也。且农具杂物归属有序,非前时之乱。所置数百幼鸡绒绒渐長,叽喳跳跃于网笼,颇显生机矣。
余观其兄、其母皆有喜色,与人交流思维活且指向明,非若前时之胆怯也。其兄一改前时见人即躲,弗敢言之窘态,敢以家事言于余等,流露其护妹之心,手足之情也。约三刻,余等辞,其露不舍之意。余谓诸友:是儿以吾等为家人而萌親情矣。诸友皆乐!
约十点至白寨赵家,门皆锁,余等以为其姊弟皆外出。门开,盖其姊惧其乱跑而于其室内读书矣!余顿生敬意。
其时诸友皆忙,或切或剁,或剥或捣,或盘或和,或擀或包,忙而有序,纷而生乐。诸学子与赵氏姊弟或讲或练,或谈或辅,讲者诚诚,听者恳恳,余之十岁内侄亦参于其中。斯乐也,若先时之家族欢聚也。
饺子熟,诸小友及赵氏姊弟停,或坐于凳,坐于床,立于室,立于庭,乐而食之。诸友或盛或舀,悦享其乐,待小友食毕方食,其乐融融盖如此也。
或因立久,余不忍其痛,体乏欲归。告于小友及赵氏姊弟,皆曰“可”。余语于诸学子曰:汝等身寄思想之启萌矣,勿懈勿怠须用心。其皆称是。留其在彼,余与诸友返,余至医院输液。
归而有感,公益者余谓之共享和平盛世之乐矣。若苟堂之行实乃践行“老有所乐”,今日之行乃思想之萌生及家庭之欢聚也。余尝与人言教育之作用实乃“传承精神、启萌思想、拯救命运”。乃“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生命之陪伴耳。再,从赵氏姊妹言表余亦洞然其内心之沸然、不屈,吾语儿曰记之电话常联络或许为一引领,设若是儿有成亦是功德也,至少乃生命中尝与君欢乐同行,亦是缘分也,与余“惜缘”之语相契也。
感于斯,遂记之。同行者“帮帮”友利娜、海霞、少朋及其嫂、侄,余妻、妹、内侄、甥女、余子及其同窗大学生四友,计十四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