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原是没有时间流过的故事/在那个与世隔绝的村子/翠翠和她爷爷为人渡船过日/十七年来一向如此;
有天这女孩碰上城里的男子/两人交换了生命的约誓/男子离去时依依不舍的凝视/翠翠说等他一辈子。
等过第一个秋等过第二个秋/等到黄叶滑落/等等到哭了为何爱恋依旧/她等着他的承诺等着他的回头/等到了雁儿过/等等到最后竟忘了有承诺。
一日复一日翠翠纯真的仰望/看在爷爷的心里是断肠;
那年头户对门当荒唐的思想/让这女孩等到天荒;
那时光流水潺潺一去不复返/让这辛酸无声流传。
这曲子为什么要叫做等等等等?许是因为翠翠最终的结局是像爷爷那样守住摆渡的岗位,苦恋并等待着傩送的归来。
“我知道这以后,以后的以后,可能再见不到你了,只是那时候,极不愿意承认,这念头。于是我转身后,转身了以后,那背影在这么多年以后,还能够鲜活的,在我的眼眶中,微微颤抖。”——这许是翠翠心中的歌吧,她明知这等待将会是无疾而终的,但她还是坚定的选择等待。她选择用等待这种神圣之至的仪式来默默地发泄自己内心浓郁之至且又积淀许久的情爱。
其实在我看来,无论是傩送还是天保,都是可爱至极的人,可爱到盲目,可爱到极端,可爱到消沉,可爱到悲哀。
他们是如此的鄙俗,鄙俗到像所有人一样在一份爱面前不知所措;
他们是如此的简单,简单到用决斗来解决毫不遮掩的感情,却不知这决斗背后蕴含的其实是浓情;
他们是如此的纯粹,纯粹到用离开来面对纠葛,却不知这离开伤害了更多。
这鄙俗、这简单、这纯粹,却恰恰是我们所欠缺的吧。
沈从文先生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好了,这便是了,这便是我们看到这本书之后对其顶礼膜拜且又难以割舍,心痛不已却又如骨鲠在喉的原因了。这书里写的就是最本真的我们。
佛洛依德先生把人的外在表现分为自我本我和超我,分别解释为本身内心的自己,现实中我们表现出的自己,和想要成为的自己。
但佛先生在多数情况下认为所谓自我大多是贪婪的、物欲的、不断索取的。
我认为其实不然,若我们也有桃花源,那贪婪有何用?
年少的翠翠便是我们心中的桃花源,她教会了我们何为情,何为爱。
让心,留在少年,是多么的美好,关于未来,让它切莫走近。
切莫走近/让它是云烟;
到我的梦里来/到你的梦里去;
我爱过的人/爱过我的人;
让他永远是云烟/永远是少年;
永远永远是梦幻。
愿你我,永保一颗,少年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