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这是一部恢弘巨著,我都不敢翻开这本书。
但是,熊逸逸老师用串讲的方式,将资治通鉴的内容娓娓道来,从社会,文化等多维度出发,力求解读出现代人的大历史观。
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
端午节之际,儿时懵懵懂懂的我们总是会问一句,为什么端午要吃粽子,赛龙舟呀,家中老人总会说一句,这么做呀,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当时我们才不会问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有这个时间,吃喝玩乐不好吗?
中学时候,课本中,有一篇离骚,要求全文背诵,我们当时极其厌恶这篇文章,忍不住想去问问作者屈原,为什么要写这么一篇高难度的文章来为难我们这群未成年的学生。
现在,看了熊逸老师的书,总算是对于屈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了。
屈原,出身于楚国三大贵族之家,曾经手握楚国重权。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曾坚定报国的理想。
但是,他的同僚是个小人,在楚怀王面前进献谗言,导致屈原被流放,也就有了难倒无数学生的离骚出现。
然而,不止如此,不久之后,还传来了楚国败亡的消息,他抱着绝望的心情,在五月初五沉入汨罗江而亡。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说出这句话的屈原,是坚定的理想主义者,从不随波逐流,也不会为了受到重用,而折腰。
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
孟尝君,散财养士,门下食客三千,于是声名远扬。
后来孟尝君投奔秦国不久,秦昭襄王意图杀掉孟尝君,但是在其中两位门客的帮助下,顺利逃出了秦国,避免被杀的命运。
而这两位作用极大的门客,却以鸡鸣狗盗出名。
那么这两位鸡鸣狗盗之人在孟尝君的这次出逃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当时秦昭襄王受小人蛊惑,想杀死孟尝君。但是,孟尝君知道这个 消息后,想各种办法自救。他手下的门客打听到昭襄王最宠爱的妃子,想要孟尝君曾进献给昭襄王的白狐裘,但是那件裘衣只有一件,如今置于昭襄王的宝库中。如果能够将裘衣送与那位妃子,说不定可以让那妃子在昭襄王旁吹枕边风,赦免孟尝君的死罪。
然而要如何取得那件裘衣呢?在众人束手无策时,有一位门客说他擅长偷盗,可以扮作狗,混入秦王宫中,偷得那件裘衣。
果真,这件裘衣到了那位妃子手中,而她也依言向昭襄王替孟尝君求情,最终获得了赦免。
然而孟尝君担心昭襄王会改变主意,决意尽快离开秦国国都,但是那个时候,并不到鸡鸣之时,守城士兵恪尽职守,不准开城门。于是有一位擅长模仿的门客,模仿鸡鸣声,士兵于是开城门,使得孟尝君顺利逃离了秦国。
孟尝君收门客可谓是不拘一格,且能够让他的门客将他们所擅长的技能发挥最大的价值,这是现今很多领导者需要学习的。
从资治通鉴中,可以学到很多道理,这是一套常读常新的书,值得反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