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和彤彤聊的比较多的话题就是怎么才能不纠结。
她有一个很大的困惑就是:想做一件事,但思前想后、考虑种种不利的因素后,内心挣扎一番,就自动放弃了。但是自己并不甘心,心情要低落很久才恢复正常。下次再碰到类似的事,又会纠结一番。
比如,去动物园玩,在熊猫商店里看到可爱的玩具,两个孩子都动心了。妹妹想要一张熊猫贴纸,彤彤想要一个沙漏。怕爸爸不同意,她们都不愿意直接买。妹妹选择了和爸爸打电话,请示能不能买,获得“批准”后高高兴兴地选了贴纸。而彤彤则无论如何不愿意张口问爸爸,她选择什么也不买。怎么劝说都不买。从商店里出来,妹妹看着姐姐的背影说:姐姐好可怜啊。
从某个角度看,是孩子的自律性强。但看她的表情和状态,我知道,她心里其实并不舒服,是拧着疙瘩在那的。如果我们习惯性地自我否定,这并是一个健康的状态。习得性无助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需要辨别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们更需要树立敢于追求自己所爱的信心。
这个周末,通过买面包,我们讨论和实践了努力争取做一件事的方法。
古城南路有一家面包店,是我们去图书馆借书的时候,我和豆豆无意间发现的。上次买了两款蛋糕,孩子们非常喜欢。彤彤一直很想去看看。上周末就打算去,但是因为别的事情没去成。这个周日上午爸爸答应开车带我们去,但是彤彤怕晕车,不想坐车去。贴了晕车贴后,整理一并拿过去要还的书时,却发现好几本豆豆没看。豆豆同学临时抱佛脚,说我现在就看。自己站着翻完了一本。一来二去,彤彤就想放弃:这周还是别去了吧。
考虑到借书还书、开车、疫情等几个因素,我答应她上午不去了。但是很快,我有了一个主意:下午早点出发,我和她骑电动车先去面包店,然后直接去上钢琴课。这样很多不利的因素都可以避免,我们还能去面包店。只需要我们提前半小时出门。
按照这个计划,我们顺利到达面包店,买了彩虹卷、肉松小贝、南瓜蛋糕,然后去上钢琴课。
我现在还记得那天午后温暖的阳光,茂盛的街边绿化植被,金黄的银杏道和面包店门口浓郁的香气,我更记得彤宝坐在我前面,我们紧挨着,一边随意地聊天,一边一路向前,我还得时不时紧贴着她去拿车筐里的手机看导航。
我相信孩子在保有这温馨记忆的同时,也会慢慢明白只要努力就有办法实现目标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