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美坐在窗前,桌上堆满了她刚刚自费印刷出版的纪实散文集。她是个业余作家,在大家的支持下,通过深入采访,用心写下了这些饱含真情的文字。
“易美,你应该举行一个座谈会,好好宣传一下你的新书。”一位朋友的建议在她耳边响起。易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她迅速行动起来,建了一个微信群,精心挑选并邀请了二十几位文学界的写手,准备在一起开个会,分享这本书背后的故事。
距离座谈会召开的日子越来越近,群里的讨论也愈发热烈。“咱们应该邀请本地作协领导和周边地区作协领导来会指导,他们的经验和见解一定能让这次座谈会更有深度。”一位写手提议道。
“对,还有为本书写序言的某主任,他的序言为这本书增色不少,一定要请他重点发言。另外,为出版此书统筹策划的王老师也不能少,他在背后付出了很多努力。”另一位写手补充道。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会议的流程就这样确定了下来:邀请的重要嘉宾重点发言,其余的人则在就餐席间自由交流。
座谈会当天,会议室里座无虚席。本地作协领导和周边地区作协领导们依次入座,他们神情严肃,目光中透露出专业和权威。某主任穿着一身得体的西装,拿着准备好的发言稿,自信满满地走上讲台。他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讲述着自己为这本书写序言时的感悟和对易美作品的高度评价。台下的听众们不时点头,报以热烈的掌声。
王老师也走上讲台,分享了在统筹策划这本书出版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他提到了与出版社的沟通、排版设计的细节,还有为了让这本书以最好的面貌呈现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对王老师的专业和敬业精神表示钦佩。
在会议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一位写手不经意间透露了一个消息:“听说本地作协主席换人了。”这个消息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顿时引起了一阵涟漪。原本专注于会议内容的人们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这可是个联络周边同行的好机会啊。”有人小声说道。于是,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家的注意力似乎都从易美的新书上转移到了作协主席换届这件事情上。人们开始互相交换联系方式,讨论着新主席可能带来的变化,以及如何在新的作协环境中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文学事业。
就餐席间,大家的交流也不再围绕易美的新书展开。有人忙着和周边地区的作协领导套近乎,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创作机会和资源;有人则在讨论如何在作协的活动中崭露头角。易美坐在一旁,看着这一切,心中有些失落。她原本以为这是一场为自己新书举办的座谈会,没想到却变成了大家联络人脉、关注作协动态的场合。
更让易美意想不到的是,这次座谈会的费用承担情况。所谓“羊毛出在猪身上,由狗出的钱”,原本应该由易美承担的一部分费用,最后却通过各种方式转嫁到了其他人身上。易美心里清楚,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和人情往来。
座谈会结束后,易美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的余晖洒在她的身上。她不禁思考:这场座谈会,到底是为谁开的呢?是为了宣传她的新书,还是为了满足大家在文学圈子里的各种需求和利益呢?她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