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水上“万里茶路”的起点~城村

城村淮溪首济

武夷山茶叶出口的通道分水路和陆路两种。如果说陆路“万里茶路”的起点在下梅村,那么武夷山水上“万里茶路”的起点就在武夷山兴田镇城村村的“淮溪首济”(淮溪,即崇阳溪;首济,就是第一码头)。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水路运输的工具靠船只,船只有水才能航行。尽管武夷山市(原崇安县)境内有西溪、坑口溪、黄柏溪、九曲溪、梅溪、东溪等。但水量都不大,只能走竹排和小船,这些溪流最后都汇入崇阳溪干流。

城村渡口古樟

城村地处武夷山南麓,崇阳溪水流到这里,上述所有支流的水都已汇入这里的干流,径流丰富,溪面变宽,水流变深,可以行驶较大的船只。准溪首济就位于城村北面入水口,码头前有一棵树龄800年的古樟,枝叶荫浓,护卫着首济。首济隔溪对面是几百亩平坦的沙洲,名叫宝盖洲。优越的地理和水文条件,顺理成章的使它成为崇阳溪第一码头。(淮溪首济的名称早已不用,只是保留在赵林李三家的宗谱和建阳县志中。这个渡口现在叫北渡,还有渡船,供村民过渡到对面种地。)

武夷山的茶叶由水路走,都是从下梅、赤石码头装上小船或竹排,沿梅溪经崇阳溪到达城村首济集中汇集,再重新换大船驶入建溪,顺流而下到达福州码头,然后,飘洋过海到南洋,下欧美。因此,城村淮溪首济是武夷茶集散、转运的码头,是武夷山“水上茶路”真正的起点。当年盛极一时,真是“白日千帆过,夜间万盏灯”。街市上茶楼、酒馆、客栈一应俱全。特别是夜色降临,河岸两边及溪中停泊的船上,灯火辉煌,商贩叫卖,夫役呼喊,直达中宵,形成夜市。城村清代秀才李际春有诗记录当时淮溪首济的盛况:

频蓼洲汀薄暮天,山含落日水含烟。

隔溪灯火团相聚,半是渔舟半客船。

诗中的客船指的是贩茶客商的船只,他们在城村装船过夜。繁荣的“水上茶路”,使城村的经济繁荣,获得“潭北名区”、“北方重镇”的美誉。(“潭北名区”的牌楼原在城村村口;“北方重镇”的牌楼在“北帝庙”前面。虽然都已经拆毁,但有《古粤地坊图》可证明其的存在。)

城村渡口妈祖庙

经营武夷山“水上茶路”的主要是“闽南茶帮”,他们在水上长途贩运茶叶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安全,就从莆田湄州妈祖的故乡“分灵”到城村,在淮溪首济边上建起了一座妈祖庙(即天后宫),作为他们水上行船的保护神。如今妈祖庙依然香火不断,人们的信仰不减从前。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川依旧枕寒流。随着岁月的更替,淮溪首济失去了昔日的功能,城村也就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但当年从这里运出去的茶叶,曾飘洋过海到南洋,下欧美,却是不争的事实。

今天,当我们宣传“万里茶路”起点下梅村时,请人们不要忘记武夷山水上“万里茶路”的起点——城村淮溪首济当年作出的贡献。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清代顺治、康熙之际,福建武夷山区发明了发酵茶的制作技术。它是茶史上第三代制茶技术。它的发明为武夷茶开拓了国内、国...
    福茶之心阅读 4,714评论 0 7
  • 前几日,看到一个综艺节目《星推荐》被推荐人是著名的军旅歌唱家阎维文,一看到是他,我立即一阵激动。记得上学的时候,学...
    静若幽兰_阅读 4,168评论 74 62
  • 今天聊天的主题是关于来自网友GG。 周末闲来无事,翻看了很久以前发的微博,才记起在那个被遗忘的角落里...
    Moonlady520阅读 1,501评论 0 0
  • 春天里 收集起一季的梨花白 伴随着思念 风干在时光的小溪里 静静流淌 留不下岁月的脚步 任它远去 夏滋生,秋收获 ...
    天涯路漫漫兮海角其修远兮阅读 1,852评论 0 1
  • 把文章当做作业来写才行,不然永远开不了头。 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电能的储存和转化也成为巨大的需求,需要发展...
    清新脱俗的傻瓜阅读 5,13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