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清高中时,是否就有记备忘录的习惯。那时好像更多的是日记本,也没有随时记录东西的时候。印象比较深的,是上大学后,开始接触智能手机,加上我就读的新闻学,学习着每天记录身边发生的事情也慢慢成为习惯。大二开始后性格变得有一点忧郁,大部分同学只想着怎么拿到学分,怎么可以更潇洒一点。我也做不了那专心学业的人,因为有老师也说,女生还是不太能做扛摄像机的工作。我以此为借口沉迷在图书馆里。抄各种各样的古诗词,唐诗宋词元曲,将图书馆中能找到的,较经典的一些拿来,抄一些觉得好的诗词。我总是害怕以后这样好的诗词万一找不到,岂不是很遗憾。我把自己当成一个文字拯救者。
那段时间对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很讲究,抄写的本子是专门的牛皮纸本子,大小都有,一年时间写了七八个本子。宿舍同学佩服我的毅力,我只是默默微笑。上课下课甚至周末的时间都用来摘抄学习,一个人去图书馆。这样那样的书都看,然后把自己觉得有用的知识摘抄下来。
学习累了,也会做一些手工,我对这样的生活乐在其中。记得有一次去买牛皮纸,天还下着点雨。在网上找到批发一条街,然后逐一问询,几乎走到街的后头,终于找到一家。阿姨细心的帮我外面包了厚厚的防水牛皮纸。抱着纸走在路上,觉得很自豪,在路边摊吃了一个煎饼,一碗稀饭。看到大爷墙上挂了好多二姑,我不禁赞叹。大爷告诉我自己一直很喜欢乐器,也有一个像我这样的女儿,还说年轻时曾在我们陕北劳作,那里的羊肉有一股草腥味。记得为不转公车,也为了雨中的那份浪漫,一个人走了好远。我喜欢观察雨中人们的生活:昏黄的路灯,不知是保安还是什么人,在过道里坐着。零零散散的商店,匆匆忙忙走着的人。
那些牛皮纸,记得我做了一些包装袋,大大小小的,还缝制了收纳盒。用自己的包装袋装饭盒,早市上买樱桃。还去买了各样的亚麻布,棉布,做成手提袋,舍友说可以拿去卖个十几块。我暗笑,这样的包包,我是不愿拿去卖的。
那段时间,我有各种各样的日记本和小袋子。写日记,记笔记,追古装剧,偶尔出去走路。想要把每一件事情分类,想象着岁月静好,屋前栽竹,屋后种花的小日子。日后说起这样的日子,舍友都说我有一点自我封闭。我坦然承认,如今也是不会那样,固执。但我也佩服那时自己的那一份孤芳自赏。
记得曾经写过一张安徽,浙江,苏州的旅游计划,包括各种各样有意思的小村庄。但都没有实现。只是去苏州杭州城里逛了一些日子,算是了了自己的心愿。现在想来,这样的日子,与其说是诗意,不如说是逃避生活,逃避面对现实,认真寻找自己的价值。
大四的时候,开始认真面对,较好的玩伴说,如果我没有变过来,她不知道我会拍怎样的毕业照,又会有怎样的毕业留念。我笑笑,我也会接受那样的自己。我依然喜欢一些诗词,手工,简单的东西,但那却并没有影响我和舍友、同学的关系,认真寻找理想和生活的契合点,这样才是真正的快乐不是吗?
大概每个人都会做这样那样的傻事,我做的最多的便是所谓的文艺情结。那年冬天,一直想要红泥小火炉的氛围,又恰好一个人待的宿舍里有一点无聊。于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去餐具市场,飞要让阿姨给我卖一个铁锅,向他们描述的时候我简直要尴尬死了,不过最后我还是差不多买到了自己想要的,一个大瓢锅,还有若干木炭。
没有木头,傻傻的我楞是用纸片来引燃木炭,忽视了木炭也有优劣,结果熏了一屋子的黑烟。无奈我向其中扔了一颗红薯后便收拾走人了。当然我确信自己的屋子不会发生火灾。只是我不敢向旁边邻居询问,感觉他们会以为我是在烧纸钱,还好那几天旁边基本没人在。傻得不行。
中午回家后,出乎我意料的竟然是红薯被烤焦了。不禁叹息,倘若我在家,说不定真的可以看到红米小火炉的场景。哎,现在想想,农村家里冬天生的火炉子不就是这样的吗?下面可以烤红薯,上面总是突突突突的水壶烧开水的声音。
至于其他,还有类似于自己捏泥人。暑假一个人在家无聊,便去找了好多的黄土,捏了房子,茶具,桌凳,小桥流水,还有粮仓谷仓,躺椅凉亭。爸爸回来还赞赏我说那个茶壶很好看。事后我还把他们都收集起来,放在灶火里烤,只是温度不够,所以仍是中看不中用的摆设。现在早已落灰,被扔掉了。那段时间,是因为受了陶艺的影响,只是更多的自娱自乐,不得法罢了。
曾经幻想着做各样古代的化妆品,模仿甄嬛传中做身体乳,手作米饭面膜。真的是不作死就不会死。
还好及时悬崖勒马,如今化妆品再也不敢乱用,对于电视剧或是古书中的各样也是不会盲目模仿了。不过红楼梦中薛宝钗吃的冷香丸我倒是啥时候想实现一下。大概要几十年时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