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我的搭档、小公举黄采懿通电话的时候,她还在吃饺子,而且听说有五瓶好酒等着她,所谓“饺子就酒,越吃越有”,我就不打扰她享用美食的兴趣了。于是,和太阳姐电话沟通一下,一方面了解一下她的近况,二来完成提问训练团的作业。整个从2015年10月22日19:48分开始,历时42分钟
一开头就让我大跌眼镜
想不到,电话一接通太阳姐就用法院书记员的语气说:
您好,这里有一张传票,请速来法院领取……
我:……
这明明是我第一次给她打电话的时候用的台词!!!然后,太阳姐又问我:
你丫是不是喝多了打过来的!?
我:……
擦擦头上的冷汗,心想太阳姐难道是猴子派来逗我的吗?终于进入了正题。
多角度思考,关键词提问
本次沟通的目标是多角度思考和落实关键词提问,
通过多角度思考(如:背景信息、资源状态、他人看法、情绪因素、认知情况等内容)来全面客观地了解来访者的真实情况,而这些视角往往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更多信息并且在确定来访者问题时提供独特视角,带来启发。永澄提醒我们在提问的时候,不要为了提问而提问,而是在提问的时候提醒自己:
问问自己期待通过提问获得什么信息?或者说,这样提问的目的是什么?这就是What,越是作为提问者越要弄清楚自己要知道什么,因为这样才能引导整个咨询过程的前进方向。
太阳姐通过问我最近做了什么比较有意义的事情进入咨询状态。
我对昨天和同事进行的一次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谈话进行了复述,思考自己的目的和目标,在这次职业规划交谈中给对方带来哪些帮助,使用了哪些技术,自己有哪些收获和感触,以及下一步打算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能力水平都进行简单的“复盘”。
在谈话过程中,太阳姐不动声色的使用了多种咨询的技巧,比如:
- 我刚刚说完一翻话,等待反馈的时候她及时问一句:还有么?,于是我就继续叨叨。
- 我一时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打算要中断这个话题的时候,太阳姐会不失时机的说:再讲讲吧?
- 我感觉说的差不多了的时候,太阳姐会表示:我还想了解更多呢。
- 当我陈述完现状,以为表达清楚了的时候,一句“你认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又能引起我更深入的思考。
- 我表述有些含糊或者不确定的地方,太阳姐总是可以敏锐的观察到,然后提出“刚才讲到的……,请给我详细介绍一下吧。”
以前就说起过,太阳姐擅长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她总是习惯用具体的行动来教给我很多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这次也不例外,学到了“提问技巧”和“多角度思考”,在交谈中被太阳姐淋漓尽致的展现。
随后,我们就当下太阳姐现金流游戏组织这个话题进行了沟通(主要是我把自己非常粗浅的思考汇报给太阳姐,由她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意识的采用关键词提问的技巧,不断厘清这个话题中关键节点是什么,我的思考脉络是什么。这种风格的谈话有点像是做“思维导图”,把关键词列出来以后,很多原本阻碍的思考就像打开闸门一样哗的就涌出来了。然后进一步发散,形成清晰的脉络。
钻石级收获:发现自己的问题
这次交流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互相提问的方式进行实践,掌握一些提问的技巧。但是,从太阳姐那里如果只得到这么一点点东西,那就不是神奇的太阳姐了!她在交流过程中,非常坦诚而犀利的指出了我自身存在的一个问题:
你有没有发现你思维跳跃非常快?快到别人跟不上,也因此没法深入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因为有太阳,所以晴天)一般点醒了我。瞬间想起了心理学教科书上“思维奔逸”的概念:
思维奔逸,又称意念飘忽。联想迅速、思潮澎湃、概念一个接一个不断涌现出来。表现为语流增快,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此时患者思想进程虽快,但方向却不固定,易受环境影响离开原来的主题,而转移到新接触的事物上去,有时患者的思想发展过快,以致言语加速也赶不上去;患者说出来的话便成了中断没有联系的语句,或者词与词之间只有一些偶然联系。
然后自己重新清点一下这半个小时和太阳姐交流的话题:
关于生涯咨询
关于交谈技巧
关于现金流设置
关于关键词提问
红外层级财商的需求
目的和目标的区分
关于书单和阅读
整整7、8个话题,因为导致基本上哪个话题都不可能深入!
从现象上反映
太阳姐很坦率的说出了她的直观感受——听着好累。我耳旁仿佛响起了电影《东成西就》里面丘处机对周伯通的台词:
师叔,我怎么感觉你飘忽不定啊!
沟通不是玩东京漂移,速度永远不是关键,而咨询过程中,给人沉稳踏实的感觉要比给人飘忽不定的感觉,更加容易产生信赖,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正如“降龙十八掌”、“玄铁重剑”、“九阳真经”这样的武功往往是正派主人公用的,“青翼蝠王”、“铁掌水上漂”、“万里独行”这样飘忽不定的轻功高手,要么是配角,要么是反派(还不是大Boss),要么是采花贼。。。
从效果上观察
这样的沟通几乎很容易出现无效沟通,因为切换速度太快,对方无法接收,那么有效反馈也就无从谈起,一方面没法深入进行实质性的探讨,另一方面给人以很轻浮的感觉,无法塑造沉稳的专业形象。这样的沟通会很失败。
从原因上分析
这种问题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首先我想到的,就是前几天永澄在网上说的那个关于“积累”的误区。永澄说他以前也有过类似的问题,认为高效就意味着快和多,在做事情上,一味求快,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匆匆开始
求快求多
一遇难题
立刻躲避
降低标准
毫无突破
周而复始
低效循环
这次谈话中也暴露出我在沟通领域同样的问题。
找出对策和行动
关于这个问题,发现了并不意味着能立刻解决。因为这是一个习惯问题,可能一遇到难题就会下意识的不由自主的切换话题,同时也是在自己紧张的时候,或者聊天聊高兴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提高了说话语速。这必须通过自己不断提高觉察能力,用刻意练习的方式去把自己的语速降下来,围绕主题深入的沟通交流。
今后在大型活动,或和人进行正式沟通谈话的时候,首先应该明确自己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别人听懂,是交流,是表达你自己,让别人理解你的观点,所以不用快速说话,只需要慢慢地改变,关注和别人说时的互动交流。需要利用“分心”的方式,体察自己的语速状态是否过快,话题切换是否过于频繁。当自己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可能会产生刻意的控制,让自己有所改变。
三个感谢
- 感谢易仁永澄提供这个提问训练营发现自己的问题。
- 感谢血太阳敏锐的发现我的问题并坦率指出来。
- 还要感谢黄采懿童鞋吃的饺子,才让我鬼使神差的和太阳姐进行了这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