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出合理恰当的要求
我们要求孩子马上做某些事时,我们的立场经常是令人怀疑的。这是一个权威的方式。他通常是一个不合理的要求,孩子的反应------“咦,他总是大声叫我做一些事。”------显示了一种没有和谐与合作的不健全关系。如果我们不对孩子做过多的要求,传递出的是需要获得孩子的帮助,而不是要求他服务或顺从我们,才可以增进友好,形成令人满意的关系。
合理的要求有一个特点:对孩子、对当时情况的认可及尊重。如果孩子没按爸爸妈妈说的做,那么这个要求很可能不合理,他们是在试图控制孩子,这会容易引起权利之争。爸爸妈妈其实没有意识到,自己和孩子是一高一低的上下级关系。当孩子感到被强迫或被指挥时,通常都会不服从,会反抗和报复,而如果我们放弃自己的权威,心才做出合理和必要的要求,就能够避免这样的冲突。
樊登老师在沟通力的课程上也说过:合作是我们一起做,而不是你按照我说的做。
我们不能要求孩子做不情愿的事。我也可以叫孩子帮忙。
这一个方面还有待于加强。因为本身脾气比较着急,性格比较急,就希望能够立刻马上去做,但是有时候孩子他也是需要考虑自己的真正的需求。所以有时候可能我们会达不成一致。
2,有效跟进,前后一致
如果我们对待孩子随心所欲,虽然提出要求或者训练孩子,却没有期待这些要求和训练会有效,那么只会让孩子迷惑。而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前后一致言行一致,孩子会感受到清晰稳定和安全,他们也因此能够学会尊重客观,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这一点我一直是感受特别深的,会在我们家里,我的妈妈她总是要求我们,而自己却做不到。就是特别的双标。他会要求我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是是人都会犯错的,他也有犯错的时候。那犯错了会各种打骂嘛,但是他自己犯错了他不会去打骂自己。我小时候就感觉凭什么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要求我们做到呀。。。
哈哈。。。
3,一视同仁
如果我们把孩子们当成一个群体对待,也就是说一视同仁就能规避没必要的竞争以及竞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许《圣经》上的一句话可以解释这个新方法的精髓:人是彼此的护卫,而不是拼死竞争的对手。虽然这句话在现代社会中几乎被遗忘了,但他的精神却始终没有改变。
看到了这一句,人是彼此的互慰,而不是拼死竞争的对手,突然想到了马云的一个案例,大体意思就是说:你怎么做才能赢过竞争对手?马云回答的是为什么我们不可以一起发展的很好呢?
具体的原话,我不记得了,就是你很好,我也很好,我们一起很好,而不是我很好是建立在把你比下去的前提,这个大格局提现的淋漓尽致.
孩子们之间会相互嫉妒,因为这样能够吸引父母的关注。让父母想尽办法来纠正,这是个多么有效的方法。当父母不被孩子们的嫉妒影响,那么它就没有效果,只是很少有父母能够不受到孩子们相互嫉妒的影响。结果是父母给予的关注,越来越多,嫉妒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随之越来越多。
把孩子们放在同一条船上,一视同仁,通常都会有很好的效果,甚至比预期还好。
4,倾听
如果我们能够像对待亲密好友那样,真心听听孩子说话,我们就能从他们的敏感和智慧里学到很多。
孩子其实是非常善于观察情况,他们有能力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甚至很有价值的质疑,我们其实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智慧。
只要我们能倾听,我们就能收获很多很多。
关于倾听的,可以参考《接纳力》
5,注意说话的语气
我们和孩子说话的语气与和朋友说话的语气一样时,我们和孩子的沟通之门就敞开了。
非暴力沟通中,55387原则就是,55%代表态度、服装类的,38%代表语气动作之类的,7%代表传达的文字信息。
如果前面的55 、38没有传递出来,那么最后的7%也没有传达。
所以说话的态度语气特别重要。
6,放松、从容
我们大部分焦虑的原因,都是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做。其实我们没有必要每件事都管,每个问题都解决,当我们放松下来,很多焦虑就会消失。原因很简单,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要求过度关注或权力之争,努力让生活完美,没问题,这是徒劳不会成功。
孩子发生挑战行为时,如果我们不但知道做什么,而且还知道不做什么,对我们自己有信心,对孩子有信心,那么轻松享受养孩子的快乐就会成为现实。
把不可能变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