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巧得知今天是王小波20周年的忌日,如果不知道的话就这么过去也就算了,可是知道了就无法绕过,毕竟也是喜欢的作家,毕竟从他那里获取过很多东西,所以,不如今天就写写他,写写自己印象里的王小波。
从他那里获取的第一个印象是,独立思考。
最初读王小波,是被一篇文章名字吸引,叫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也算标题党吧XD),后来干脆买了收录了这篇文章的杂文家,那个文集也有个引人注目的名字,叫做《沉默的大多数》,可见一个好的题目有多重要(当然内容更重要~)。
那时候的我还是一团孩子气,对于『思考』都是浅尝辄止,更别提再加上『独立』二字。但是读着读着,内心开始有一点模模糊糊的意识,发现他的很多篇文章,都是针对当时的普遍观点进行讨论,字里行间好像都在说『这是不能教我信服的』。
我看得懂他写的内容,自然对于『能否教我信服』这件事有了一些印象,哦,原来对于『大众观点』我是可以选择『不信服』的。仔细想想,这恐怕是我系统的、有据可循的独立思考的启蒙吧。
这件事回想起来挺好玩的,原本我是以一个文艺的心态去读一本貌似会『有趣』的书,结果,居然获得了『有用』的道理。
从貌似最不可能的地方,获得了可能的东西,这恐怕也是阅读的乐趣之一。
第二个印象,计算机。
他应该算是个『理工男』,在当时热爱计算机,现在看来多少有点『活在未来』的意思吧~大概也因为如此,所以他拥有所谓的『工程师思维』,再加上阅读了大量经典(文章中最经常提起的,恐怕就是罗素了),勤于思考,又会写作,于是一个有趣又有深度的人跃然纸上,哦对了,还有幽默感,好家伙,简直是大杀器。
了不起的人是不是都是这个样子,永远比你预想的多拥有一项技能,永远令人意外和惊喜。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终要的是,这些人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可能性,意味着一些固有的观念被打破,意味着不同样本的产生。就像是说,你看,人可以活出这个样子的。
对这世界时刻抱有好奇心和热忱,又永远都在汲取和探索。那些用自己的人生践行着自己的信念的人,会让人从TA们身上看到光芒,虽然那光不一定很强,但是却能持续照亮。
第三个印象,戏谑。
幽默感这东西,不知道是不是可遇不可求,不过我总觉得,那种对于人生境遇的一丝戏谑态度,是可以伴随着眼界和胸襟的提升逐渐被锻炼出来的。在残酷环境下的一点幽默感,不仅仅是一种安慰和情绪的转嫁,更多时候,也算一种胸怀。
当然这是针对自己。
如果把幽默和戏谑带入文章中,又会展现出不同的样子。记得有篇文章,写到插队的地方没有医生,只能由一名兽医来代替。而医生经常会遇到的一例病症是阑尾炎,可是可怜的兽医压根就不知道人的阑尾在哪,再加上条件恶劣没有照明,所以每次手术都会选择在光线好的的教室开始,花上一白天的时间,在明媚而又灿烂的阳光下,在病人的肚子里,找阑尾。而且屋外还会围观一大波吃瓜群众,于是整个过程中医生紧张的满头大汗,围观的气氛跌宕起伏……
这种靠想象力也编不出来的事情,用栩栩欲生的笔触写下来,仔细想想,荒唐的有点触目惊心。
作为读者有时候也会忍不住想,这种戏谑是不得已进化出来的技能吗?用来对抗现实的魔幻和荒诞,就像是动物的应激反应?
不过,不得而知了。
最后,也是最深的印象:不论任何时候,人都是有可能清晰地思考,『主动建立』自己的价值观的。
有时候我们讨论问题,总是会用到『局限性』,时代局限了自己、环境局限了自己……其实说到底,大都是自己局限了自己。
王小波所处的年代不能算好,他也不算时运太佳,但这并不妨碍他选择以怎样一种方式对待自己的人生,而事实证明,主动阅读和思考,确实使他拥有了比当时大多数人都清晰和客观的价值观,这一点非常值得敬佩。
我不单是敬佩他的个人水平,更敬佩这种不放弃自己的态度。或者说,叫做『对自己好』的态度。很奇怪吧,好像并没有看出太多好的成分。
其实在我看来,并不只是吃好喝好享受生活就是对自己好,真正的对自己好,除去这些,还有很多来自于精神层面的部分。主动关注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是个怎样的人,想想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什么使自己能够感受到独立的『存在』,而不仅仅是芸芸众生中的一颗螺丝钉。
就像维克多·弗兰克的这句话: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特别想送给他,
或许,他说不定早已读过了。